雜誌精選》最佳心靈捕手
抓住機會翻轉流浪犬的既定印象,看見牠們所擁有的優點和魅力,爲靈魂鍥上愛的形狀,成爲彼此的心靈捕手。(攝影/鄒保祥)
浪浪除了成爲家庭一員,也可以走入校園及工作場域,在日常中與人們互動,豐富彼此的生命歷程,讓曾經漂泊、寂寞的心靈互相貼近,領略愛有各種可能和形狀。
習慣作伴 同伴動物爲成長加溫
蘭雅學生擔任小志工與黑皮互動,成爲彼此最佳夥伴。(攝影/鄒保祥)
活躍於臺北市立蘭雅國中的校犬「黑皮Happy」,犬如其名,是大家的開心果,活潑可愛的牠成爲大家共同的話題,全校師生關係因而更加緊密。輔導主任薛秀、組長蕭純妍憶及,2020年校方響應教育部國教署「校園犬貓計劃」,特地前往臺北市動物之家認養一隻2個月大的小黑犬,「當時的教師備課研習中,不僅請來臺北市動物保護處的講師,也爲學生開辦『犬心犬意』一系列浪犬議題,希望大家能因此瞭解如何和狗狗正確互動,並意識到身爲飼主的責任。」
迎來黑皮後,蘭雅師生總動員陪伴牠融入校園生活,爲牠準備舒適的活動空間,並定期規畫健檢、注射疫苗,黑皮一天天成長茁壯。校內學生也可報名「黑皮護衛隊」擔任小志工,加入清潔、飲食或散步組,於學期間參與「犬力以赴」課程學習犬隻照護、散步技巧、製作鮮食、寵物社羣經營等,或在課餘時間牽着黑皮逛校園。遇到戶外課程,同學們便沿着忠誠路行經天母運動公園,和黑皮完成一趟認識街區的輕旅行,也讓幸福日常如影隨形。
專責訓練、照護黑皮的邱明成老師說明,幼犬若歷經良好、完整的社會化過程,就越能適應環境,他笑道,「因爲小志工的關係,黑皮慢慢習慣除了我以外,還有很多人會來照顧牠,自然就不太會隨意吠叫,也養成牠的好個性;學生也在過程中適應黑皮,由此理解和動物相處的道理。」蕭純妍進一步分享,有些學生原本怕狗,但在鼓起勇氣和黑皮互動後,發現牠其實很溫和,體會到未曾經歷的事即使令人害怕,只要鼓起勇氣面對,其實是可以突破的。
現在,黑皮化身蘭雅校園的生命教育大使,配合教學活動穿梭課堂,新生報到時也以學姐的姿態到各班認識大家⸺至於多數時候,牠就是一隻正處於愛玩年紀的小狗,在愛的陪伴中盡情遊戲和探險。
「臺灣心輔犬培育團隊」技術長鍾皓羽示範,如何正確地與狗狗進行第一次接觸,建立良好的雙向關係。右:團隊透過體驗活動,讓人們認識浪浪、親身感受牠們的魅力。(攝影/鄒保祥)
化身專業療育犬 展現浪犬魅力
除了走入校園與大家作伴,狗兒也能借由專業訓練成爲「心輔犬」,在特殊教育、銀髮照護現場服務不同需求的族羣。「臺灣心輔犬培育團隊」近年積極走訪全臺收容所和中途之家收編浪犬,以療育爲目標培訓牠們成爲專業的工作犬,希望藉以改善兩個社會議題:一是浪犬所面臨的現況;一是需要學習相處的人,像是害怕動物、特教班的孩子,都是心輔犬團隊的服務對象。
團隊執行長陳奕君強調,「心輔犬與其他工作犬不同,在於依照個性訓練專業技能,所以能彈性結合教案來服務多元族羣。」培育心輔犬從性格篩選、專業培訓到真實互動都研擬嚴謹、具體化的量測表,技術長鍾皓羽說明,訓練期視成、幼犬及個性約半年至一年不等,且須完成專注力、配合度、互動能力等評估程序,才能走入課堂擔任老師。成功培育的心輔犬以擅長技能對應課程級別和族羣,比如以互動體驗來說,「波提」處於活潑的年紀,適合和小孩、銀髮族接觸;生性聰敏、守護心強的「墨墨」安排在進階課程,示範危險情境中,透過狗狗臨場反應來明白牠們不喜歡的事,瞭解如何安全與狗狗相處。
「臺灣心輔犬培育團隊」技術長鍾皓羽示範,如何正確地與狗狗進行第一次接觸,建立良好的雙向關係。(攝影/鄒保祥)
有感轉變 學會真正的親密關係
心輔犬互動課程通常從體驗活動出發,讓人們在接觸中認知狗的行爲及相處之道,從明白狗兒喜歡、不喜歡的事瞭解何謂尊重,潛移默化間,孩子對他人的態度也會慢慢轉變。陳奕君點出,「彼此不因對方做的事感到害怕或緊張,纔是真正的親密關係。」轉變也不只發生在孩子身上,心輔犬在活動中面對不同態度、動作的人羣時也持續社會化,學習調適節奏來提升自信,對工作表現更有幫助。
鍾皓羽補充,即使相處過程曾因不適當的舉動導致緊張,只要雙方重新調適好願意再次接觸,兩端的摩擦便能好好和解。「害怕沒有關係,只要用對的方法克服。雙方有可依循的安全規則,感到安心、不易發生危險,便能建立雙向的信賴和安全感。」
浪愛延續 療育契機自然發生
在爲特殊族羣規畫的課程裡,孩子也會透過與心輔犬或同儕競爭,學到領導與團隊合作,「他們有時還會故意讓狗老師贏呢。」陳奕君認爲這有助於讓孩子瞭解,他們不是單方面「被幫助」的角色,自己也擁有「可幫助」的力量,能自主決定如何幫助他人,人和犬都能因此強化成就感和培養自信心。彼此陪伴、學習的過程轉動改變的契機,雙方從裹足不前到採取互動,讓有感的療育持續發生。
五年來,心輔犬積極走訪全臺各地,在陪伴和克服情緒障礙、提升學習動機及心靈復健等表現十分優異,培訓理念亦受各界肯定,「只要用正確方式跟狗狗配合,讓牠們自然而然地在互動中展現天分和特質,就有機會轉化人們對浪犬的既定印象。」鍾皓羽欣慰地說。
本文作者:鄭兆婷
(本文摘自《臺北畫刊4月號663期》)
《臺北畫刊4月號6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