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春季也是豐收季
漾濞縣:藍莓“雲”端甜
3月以來,大理州漾濞縣的數字化藍莓種植基地迎來豐收季。11座自動化大棚內,碩大的藍莓掛滿枝頭,村民穿梭其間採摘打包,通過冷鏈物流將新鮮的“雲果”送往全國各地。
據瞭解,藍莓基地採用數字化建設,從水肥系統到滴灌系統都能用手機一鍵操控。藍莓基地初期種植了3個品種,共計30多畝,目前正在規劃二期建設。
與傳統種植方式不同,數字化藍莓種植基地採用基質盆栽的方式,每個植株盆裡都有4支滴箭,盆與盆之間有管道相連,一滴滴水通過管道滴進盆裡,既精準控制水肥,又節約了成本,極大地保證了藍莓品質。
近年來,漾濞縣有序推進土地規模化經營,引進優質企業,推動數字農業產業發展,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藍莓搶“鮮”上市,爲當地發展注入新動力,一幅美好的鄉村發展圖景正逐步展開。
祥雲縣沙龍鎮:百畝蒜薹喜豐收
三月,正是採摘蒜薹的黃金季節。這幾天,在沙龍鎮謝官營村一望無際的蒜地裡,上百名工人穿梭在蒜田間,熟練地採收蒜薹,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走進田間地頭,蒜香味撲鼻而來,從遠處望去綠油油的一片,整整齊齊排開。劃刀一勾、一提……在工人們輕巧靈活的手法下,一根根白嫩清脆的蒜薹“拔地”而出,不一會兒就是一大把。
據介紹,種植蒜薹的流轉土地將近有700畝,經過科學的種植管理,蒜薹長勢喜人,平均每畝產量可達500公斤。按照當前的生長態勢,預計這片土地將產出蒜薹350噸,蒜薹地頭收購價爲8元一公斤。
蒜薹豐收不僅讓種植戶喜笑顏開,也爲周邊村民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每天清晨,工人們準時來到田間,熟練地採摘蒜薹。他們當中,既有當地的村民,也有附近村莊的勞動力。
謝官營村村民趙大姐很喜歡這份家門口的工作,她已經連續十多天來採收蒜薹了,趙大姐說:“採收蒜薹一天可以掙200多元,工資還日結,在家門口務工,相當方便。”
近年來,沙龍鎮積極推進土地流轉,鼓勵規模化、產業化種植,提高生產效率,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下一步,該鎮將繼續加大對農業產業的支持力度,引入更多優質農業項目,完善產業鏈條,幫助農民持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南澗縣:助推紅花產業發展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浪潮中,產業發展是實現鄉村繁榮、農民致富的關鍵。而支部共建,正成爲激活產業發展潛能、鋪就百姓致富之路的強大引擎。在南澗縣,支部共建同築“紅花致富路”的生動實踐,正書寫着鄉村發展的嶄新篇章。
近年來,南澗縣積極與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大理州農科院等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先後成立了胡學禮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和雲南省南澗縣無量山紅花研究中心,獲得省級科技項目“雲南省南澗縣中藥材紅花產業科技特派團”和菸草項目“烤煙—紅花協同發展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以及“大理州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項目”,引進國內紅花專家人才12人,爲南澗紅花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專家團隊聚焦南澗縣紅花產業需求,深入基層一線,深耕田間地頭做服務、強支撐、推轉化。通過“黨建+產學研合作”,南澗縣紅花產業發展在良種繁育、示範推廣、加工製造、市場銷售到品牌打造、項目爭取等方面得到全鏈條、全維度、全方位的科技支撐,還培養培訓了一批骨幹技術人員,併爲農戶提供了面對面的技術服務,顯著提升了南澗紅花種植的生產技能水平。
近兩年來,南澗縣農業農村局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共向省州爭取到項目資金594萬元,用於開展配套技術研究、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核心示範基地建設、試驗示範推廣、技術培訓、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等方面,建設了紅花良種繁育基地520畝、核心示範種植基地3000畝,開展各項田間試驗12個,扶持新型經營主體8個,項目實施助力紅花產業提質增效。
下一步,南澗縣將持續開展新品種選育、配套技術、良種繁育、示範推廣等工作,強化技術指導培訓,提高農戶種植管理水平,開展紅花精深加工,加強質量控制體系建設,持續開展品牌創建工作,提高紅花產業知名度,構建暢通、穩定的營銷體系。(陳蕾 虞正啓 汪建花 張文豔)
來源:“大理三農發佈”微信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