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看見明朝 書跡見證拉麪、煎茶、建築文化傳入

隱元禪師將明代的佛教、建築、飲食、煎茶、書法一併傳到日本,圖爲其《行書偈語軸》。(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提供/李怡芸臺北傳真)

王陽明倡導的「知行合一」以及佛教、建築、飲食、煎茶、書法等明朝人走過的軌跡,其實仍深刻烙印在近代日本人的生活裡。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在日本看見明朝》展山隱元隆琦、袁了凡、朱舜水、陳元贇等人的作品,這些書跡也見證着明代的審美爲今日的日本美學奠下基礎。

以思想層面觀察,王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講求實踐,對明治維新以降的日本社會產生長遠影響;袁了凡的《了凡四訓》講述行善積福,啓發了「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

在文化與生活上,清初福建高僧隱元隆琦率弟子赴日弘法,德川幕府四代將軍德川家綱賜地,以京都宇治萬福寺爲基地,建立了「黃檗宗」,天皇的母親中和門院也皈依黃檗宗,使黃檗宗成爲與臨濟、曹洞並立的三大禪宗宗派之一,萬福寺的建築也多采用明朝樣式。

隱元隆琦也是將晚明煎茶文化傳入日本的第一人,隱元禪師傳入的明代飲茶「壺泡法」,在日本稱爲「煎茶道」,也就是把茶葉放入茶壺,注入熱湯浸泡後倒出來飲用,士農工商都可以泡茶喝,因此很快流行起來,「煎茶道」自此與「抹茶道」分庭抗禮,成爲日本的兩大茶道。可說隱元禪師是將明代的佛教、建築、飲食、煎茶、書法一併傳到日本。此次特展可一窺其書作。

被奉爲「日本的孔子」,朱舜水將儒學正宗傳揚於江戶時代,他更煮了史上第一碗拉麪,改變了日本人的飲食文化;杭州人陳元贇東渡日本,以其在少林寺學習的武術爲根基創立柔術起倒流,爲日本國技「柔道」奠定長遠的規範。近世日本書道界喜愛的三位明末清初書壇代表人物張瑞圖、王鐸、傅山,亦塑造日本書道的審美與收藏品位。

日本三大名橋中,山口縣的「錦帶橋」也是在黃檗僧人獨立性易的建議指導下所興建,長崎的「眼鏡橋」則是旅日僧人默子如定所設計興建。可見明朝的橋樑美學,爲日本文化畫下美麗的數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