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達說法】盯緊開學季,謹防教培機構中途跑路,可以這麼做!

1. 引言

隨着秋季新學期的到來,各種教育培訓班也接踵而至,許多家長爲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紛紛與教培機構簽約並預付課程費。然而,教育培訓市場的火爆也帶來了不少法律問題,如以往部分機構藉機斂財甚至“跑路”,讓家長和學生苦不堪言。

北京澤達律師事務所通過相關案例,在此溫馨提醒,家長和學生選擇教培機構、履行教培合同時應積極樹立維權意識,以備不時之需。

2. 案情回顧

王某爲提高兒子的數學成績,與某教育培訓機構訂立了培訓協議,之後通過微信轉賬預付了40課時的面授課程,費用總計12000元,並索要了相應發票(後不慎丟失)。

然而王某兒子剛修讀完20個課時,該培訓機構突然閉店,未繼續授課,也未返還剩餘課時費用。包括王某在內的衆多家長前往討要說法,但發現培訓機構早已人去樓空,也無法取得聯繫。無奈之下王某將該培訓機構訴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並退還剩餘課時的費用。

3. 案件結果

法院經審理認定,由於該培訓機構無法繼續爲王某提供教育培訓,可見雙方之間的合同顯然已無法繼續履行,且教育培訓合同通常具有較強的人身屬性,合同的履行以雙方互相配合作爲基礎,教育培訓合同本身亦不宜強制履行。

此外,雖然王某付款後索要了發票卻不慎丟失,但法院認爲王某提供了培訓協議以及微信轉賬記錄,亦保存了部分上門維權視頻。因此法院綜合以上證據,還是支持了李某要求解除合同並退還費用的訴訟請求。

4. 澤達分析

北京澤達律師事務所基於本案爲您做以下法律分析: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儘管本案中法院支持了王某的訴訟請求,判決教育培訓機構退還剩餘費用。但就司法實踐而言,類似機構的“跑路”都是早有預謀,有關財產早已經轉移並難以查找,因此就算案件能夠勝訴,後續的執行問題仍然是較爲困難的。

此外就原因來看,主要還是商家的不誠信經營,但同時也體現出來消費者在選擇培訓機構時,往往只關注機構的品牌和課程質量,而忽視了合同條款和法律保障。

澤達律師事務所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培訓課程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確保簽訂正規書面合同:合同應明確約定課程內容、授課時間、費用、退費條件等條款,避免口頭承諾。

保存支付憑證:無論是線上支付還是線下付款,消費者都應索要並保存相關的支付憑證和發票,這些文件在發生糾紛時將是重要的維權證據。

慎重選擇培訓機構:消費者應選擇有合法資質、口碑良好的培訓機構,並可通過工商局網站或信用信息平臺查詢機構的信用狀況。

謹慎預交培訓費用:不要輕信培訓機構的招生廣告和口頭承諾,警惕“預付費享優惠”“多買多送”等促銷誘惑,亦可通過試聽的方式,分期支付費用。

關注機構經營狀況:定期關注培訓機構的運營情況,如有異常現象,應立即諮詢或採取維權行動,避免損失進一步擴大。

最後就維權方式而言,若真遇到商家不能按約定履行合同,或者無法繼續提供服務的,消費者要儘可能找到公司負責人,協商要求退還款項,同時注意收集證據。若自行協商無法解決問題的,可向消費者協會等組織請求幫助,或向相關行政部門投訴合理維權,並及時向法院提起訴訟,合理申請財產保全措施,維護合法權益。

5. 筆者寄語

教育培訓本應是孩子成長的助力,不應成爲家庭的負擔和困擾。家長和學生選擇培訓班時,不僅要看重其教學質量,更要了解其誠信度和經營能力。面對時間跨度較大的長期教育培訓,莫被優惠迷花眼,簽訂預付費合同時需謹慎。一旦發生糾紛,應及時收集證據,依法維權。

同時,法律界與教育界也應積極推動相關立法和監管措施的完善,加強對教育培訓機構的監管,規範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只有積極樹立維權意識,以法律爲後盾,消費者才能安心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避免掉入“囤課”後遭遇“跑路”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