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回事?神舟十八號明明安全返回,3名航天員的臉卻都是腫的?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返航,三位航天員安然着陸,此消息令全國人民歡欣鼓舞。這彰顯了我國航天事業的偉大成就,也點燃了民衆的自豪之情。但是在慶祝的喧囂背後,一個細微的現象引發了人們的關注——航天員們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臉部浮腫,如同經歷了一場無聲的“變形”。

細心的人可能會注意到,航天員從太空任務回來後,臉看起來有點腫,就像悄悄變了個樣。無論是中國首位女性航天員劉洋被網友戲稱爲的“國泰民安臉”,還是王亞平、葉光富等航天員面部圓潤的變化,都印證了這一現象的普遍性。

這不禁讓人思考,這屢屢發生的“太空臉”背後,究竟隱藏着怎樣的真相?這對我們航天員的身體健康有沒有影響?

宇宙深空中的無聲“變形”

“太空浮腫”,一個在航天領域並不陌生的詞彙,它揭示了人類在微重力環境下身體發生的微妙變化。

這個現象並非個例,而是航天員們踏入太空的“代價”之一,這並非如坊間傳聞那樣是由於太空伙食太好導致的“幸福肥”,而是太空環境對人體產生的複雜影響的冰山一角。

在地球上,重力是生命體徵的“雕塑師”,塑造着我們的骨骼、肌肉,甚至影響着血液的流動。然而在太空的微重力環境下,這個“雕塑師”消失了,身體也隨之開始了“重塑”的過程。

“太空浮腫”正是這種“重塑”的直觀體現。在太空中,血液並非如在地球時被向下牽拉,而是均衡散佈於周身,涵蓋頭部。

這就導致了體液會重新分配讓更多的血液流向頭部,從而導致面部和頸部的血管擴張,在這種充血狀態下就造成了宇航員“臉腫”的現象。這種現象並非僅僅停留在表面,它預示着人體在微重力環境下發生的一系列更深層次的變化。

太空環境下的危險

在地球上,我們的骨頭和肌肉得一直和地球的引力作鬥爭,這樣才能保持身體的正常姿態和活動。然而在浩渺太空,因缺失重力作用,骨骼與肌肉漸趨鬆弛,進而漸漸弱化。

航天員於在太空之中,每月骨質會流失 1%至 2%。即便是回到了地球,流失的骨質也不會立刻回來,而是要通過漫長的時間才能恢復。這種骨骼變薄和雞肉減少不僅會讓航天員動作不便,還可能會讓骨骼變脆弱增加受傷的風險,這對長時間的太空任務構成隱患。

在外太空之中,缺失地球磁場的守護,宇宙輻射的強度大幅提升。儘管航天服與飛船均施行了防護手段,然而,航天員若長時間置身宇宙輻射之中,其健康仍會遭受不可逆轉的損傷,患癌、白內障等疾病的風險亦會增大。太空輻射就像個隱形的危險,一直對航天員的安全構成威脅。

除此之外,失重的環境也會讓心臟所承受的負荷減輕,這會導致心肌萎縮,心輸出量也會降低,這對宇航員的身體也是極大的負擔。

星際征途的隱形障礙

在太空站內,航天員需長久居於封閉的狹小空間,與外界聯繫甚少,同家人朋友的交流亦頗爲有限。在這個封閉的空間內,航天員們不僅要忍受孤獨還要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在對未知的恐懼下,他們極容易出現焦慮、失眠的症狀,嚴重的甚至還會抑鬱。

心理健康,如同航天器上的一個關鍵部件,一旦出現故障,整個任務都可能面臨失敗的風險。在空間站這個“鋼鐵孤島”上,航天員們不僅要面對來自太空的物理挑戰,更要抵禦來自內心的心理“風暴”。

遠離熟悉的世界,與家人朋友的音訊聯繫變得珍貴而稀少,孤獨感如同潮水般涌來,侵蝕着航天員的心理防線。

日復一日的重複性工作,加上對未知太空環境的擔憂,焦慮情緒也隨之滋生。爲使宇航員更從容應對心理挑戰,空間站的設計愈發凸顯人性化。現在的設計更貼近人的需求,讓宇航員在太空中也能感到舒適。

空間站中設有娛樂設施與通訊設備。航天員藉此可與親友保持聯絡,藉此排遣孤獨感,爲太空生活增添幾分溫馨。心理學家會定時和航天員展開溝通及交流,給予心理支撐,助力他們維繫優良的心理態勢,使其能從容應對太空任務中的種種挑戰。

在挑選航天員的時候,心理素質也是重要的一環。航天員須擁有出色的心理承受、適應能力及團隊協作之能,方可於浩渺太空維持冷靜頭腦、穩定情緒,以從容應對各類突發情形。

守護星際征途的健康衛士

面對太空中的困難,科學家們以無畏之態,積極攻克諸多難題。爲了避免重力變化對航天員身體造成影響,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特殊的抗荷服。

在人類邁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太空醫學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太空醫學作爲一門新興學科,也在不斷髮展壯大。它如同一位默默守護的“健康衛士”,研究太空環境對人體的影響,並開發相應的保護措施和治療方法,爲航天員的健康和安全保駕護航。

爲明晰太空環境於人體的作用影響,科學家們開展了諸多研究工作。他們在地面模擬太空環境,展開長期的人體實驗,旨在探究微重力與輻射等狀況對人體及心理產生的作用。在空間站上,則開展更全面的健康監測項目,實時收集航天員的生理數據,分析其健康狀況的變化趨勢。

遠程醫療技術的進步,使得在地面進行遠程手術和遠程會診成爲可能,爲保障航天員的健康提供了新的手段。

結語

從太空浮腫這個小現象,我們可以看出太空環境對身體的影響很大,也反映出人類在宇宙探索中面臨的不少挑戰。這些挑戰,砥礪出人們的英勇與睿智,推動着科技持續向前邁進。

太空探索中研發的許多技術,例如GPS導航、衛星通信、新材料等,已經廣泛應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深刻地改變着我們的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太空探索關係到人類文明的未來。目前地球現在遇到了資源枯竭和環境變差的問題,那麼在廣闊無垠的外太空是否還有第二顆適合人類居住的地球呢?

太空探索不僅象徵着人類文明的演進,還彰顯了我們對未知世界的渴求。從“太空臉”這一現象出發,我們看到了太空環境對人體的深遠影響,也看到了人類在面對挑戰時的勇氣和智慧。

在未來的太空探索中,我們需要繼續加強國際合作,共享資源和技術,共同應對挑戰。同時也要加強科普宣傳,激發公衆對太空探索的熱情,讓更多人蔘與到這項偉大的事業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