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突中風女兒要求健檢 六旬婦「沒身體不適」右肺惡性腫瘤

彰化縣邱姓婦人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發現右肺有一顆0.9公分的小結節。記者簡慧珍/攝影

彰化縣六旬邱姓婦人身體沒任何不舒服,最近健檢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檢出右肺有一顆小於1公分小結節,切片化驗竟是惡性腫瘤,幸好及早發現,接受內視鏡手術切除後目前健康恢復良好。

衛福部彰化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林聿騰今指出,近兩年衛福部鼓勵民衆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不少看似健康、沒身體不適的民衆檢出0.6~0.8公分惡性腫瘤,都慶幸「有檢查有差」,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避免腫瘤長大並擴散。

60歲邱婦的丈夫忽然中風,女兒認爲家人應做健檢預防疾病突發,她拗不過女兒要求,就在女兒陪伴下到衛福部彰化醫院檢查,其中一項是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肺癌篩檢,發現右肺有一顆0.9公分小結節,在醫師眼裡「惡形惡狀」非善類,進一步化驗確診爲俗稱「類癌」的神經內分泌腫瘤。

林聿騰表示,類癌(Carcinoid)是神經內分泌細胞癌變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因病程較其它癌症慢,所以稱爲「類癌」,可能原發於腸胃、胰臟、肺等器官,最有名的個案是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一般人以爲他得到「癌王」胰臟癌,事實上罹患原生於胰臟的神經內分泌腫瘤,56歲病逝。

林聿騰說,邱婦右肺中葉的0.9公分小結節形狀不均勻,經會同放射科醫師及AI協助判讀,都認爲惡性機率高,醫療團隊和邱婦商量後決定以內視鏡微創切除,經病理切片顯示爲神經內分泌腫瘤,再經正子攝影確認沒擴散,但必須定期追蹤;若一開始當作一個小結節,可能數年之後轉移到其它器官,屆時醫治就很麻煩。

林聿騰又說,歐美統計,神經內分泌瘤發生率在過去30年大增5倍以上,根據美國統計,類癌最常見的位置是肺部,再來是小腸、直腸、胰臟、胃部,臺灣好發部位前五名分別爲直腸、肺部、胰臟、胃部、大腸;目前不清楚何種原因使基因病變爲類癌,發現後還是切除爲妥,避免轉移惡化,民衆爲健康着想,可諮詢醫師能否每1至兩年進行一次LDCT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