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中俄聯合探索月球不容抹黑
來源:環球時報
當地時間8月20日,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發佈消息稱,“月球-25”號探測器已經失聯。據初步推測,探測器進入了非預先規劃的軌道並撞上了月球表面墜毀。這充分說明探索月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多方合作。就在不久前,中俄雙方探討了共同探索月球的科研工作,卻被美國抹黑爲“瓜分月球礦藏資源”,別有用心地將聯合研究污名化。
首先,中俄聯合探索月球符合科學原則。宇宙研究是全球人類共同的任務,瞭解大自然不僅是科技進步的需要,也是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必要條件。從蘇聯宇航員加加林第一次環繞地球飛行算起,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不足百年,我們對於宇宙和外太空的星體知之甚少,人類登上的其他天體也僅有月球。中俄達成合作探索月球,這對於人類瞭解月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宇宙科學領域研究的進步也具有積極意義。
從推動人類科學發展的角度出發,國際社會應該聯合起來,通過合作研究整合資源,在科學研究上取長補短。以國際空間站爲例,俄美等多國的合作大大降低了空間站的發射和運營成本,有效地提升宇宙研究效率,通過優勢互補促進人類探索宇宙的技術進步。目前,中國、美國和俄羅斯都提出了在月球建立永久科研基地的計劃,但是要真正實施該計劃仍需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銀。以美國在2020年宣佈探月計劃爲例,至少需要投入300億美元。在單一科項目投入如此之多的資金無論從財政角度,還是在技術上都有一定的風險。儘管人類已經掌握了對月球進行繞飛、着陸、返回和載人探測技術,但真正在月球建立永久性科研基地仍然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通過聯合研究不僅有助於降低技術風險,還能減少相關研究帶來的經濟壓力。
其次,中俄具備宇宙合作研究必要的政治互信。探索宇宙和航天發展都是大國的核心技術之一,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象徵。因此,政治和安全互信也成爲國際宇航合作的一個必要條件。目前,具備宇宙科研和探索能力的國家屈指可數,願意在相關探索研究領域進行廣泛合作的國家更是鳳毛麟角。
美國在宇宙探索和研究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本應與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推動在這一領域的進步,但其卻在國際合作上設置諸多的政治和安全門檻,特別是對於中國參與國際合作設置了諸多政治及意識形態障礙。正因爲美方這一做法,導致中國無法參與國際空間站和宇宙合作探測活動,這反過來也推動了中國在相關領域的自主創新。
近年來,俄羅斯與西方在航天合作方面阻力頻生。由於西方對俄羅斯實施的大規模經濟制裁和科技封鎖,導致雙方航天合作研究受到影響。2022年7月,俄羅斯宣佈將在2024年退出與西方的國際空間站項目。目前,在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之下,兩國在戰略、政治、經濟等方面建立起長期合作機制。進入21世紀以來,雙方開始在航天領域進行經常性的交流,探討在月球探索方面進行合作的可能性。良好的政治和安全互信爲中俄宇航合作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目前,中國的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啓動實施,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俄羅斯在航天技術、國際空間站和外太空探測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這次俄羅斯發射“月球-25”號探測器,也是重啓已中止47年的探月任務。
最後,因政治需要抹黑他國聯合探索宇宙研究終將失敗。合作探索宇宙本應是整個人類的科學任務,從技術和資金的角度看,多國合作應該是最優選擇。中國在合作探索宇宙研究方面一直持開放的態度,在天宮空間站落成之後,中國明確表示願意將其向全世界開放。到今年1月,已有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成爲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首批入選項目。
自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實施以來,中俄兩國航天部門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關係,兩國成立了中俄載人航天合作聯合委員會,在載人航天領域開展了多項合作。中俄在火星探測、衛星導航、月球探測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經驗。2021年3月,中俄兩國政府正式啓動國際月球科研站(ILRS)項目的合作,雙方在航天領域的合作邁入新的階段。國際合作也一直是俄羅斯空間開發的主要方向,由於美國肆意使用科技封鎖、經濟制裁等意識形態打壓工具割裂國際宇航合作,使得美俄在宇航研究方面的合作走到盡頭。
美國自己關閉國際航天合作的大門,卻對中俄展開合作潑髒水,不僅失去了科學精神,也是試圖將冷戰思維零和博弈從地球擴展至太空,不利於維護國際秩序的穩定,更不利於科學技術的進步。(作者是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