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風:臺灣把語言丟掉 非常殘忍
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6日邀請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左起)、臺師大中文系教授林保淳、陽明大學教授張曉風、臺師大東亞系教授潘朝陽等人舉行「蔡英文政府教育政策總體檢」記者會。(趙雙傑攝)
各大學文史哲學系面臨招生困境,學者與知名作家張曉風表示,凡人只要語文能力強,則必能與其他學科相輔相成,語文是重要的軟實力,臺灣要在國際上發光發亮,語文教育不應受政治意識形態的干擾,應完整地傳授給下一代。
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6日舉行「蔡英文政府教育政策總體檢記者會」,議題是「去古文化的國文教育」,他們表示,蔡英文政府爲遂行去中的政治目的,在課綱的國文課裡,大量縮減古文,從而引發社會廣大的非議。
新三自運動協會理事長、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說,他曾請一個學生將一段英文翻譯成中文,學生說不會,他建議丟到Google的翻譯軟體去,翻譯出來後,學生說「軟體翻譯出來的中文,我也看不懂」,問題很嚴重。
陽明大學教授、知名作家張曉風表示,人類最好、最了不起的就是語言,如果語言不好,根本就無法做什麼事。但在臺灣,這麼好的東西,卻有人要把它丟掉,這是非常殘忍的一件事。
北一女國文老師段心儀說,大學中文系傳出將停招,直接原因有二,一是少子化,二是文科出路差,間接原因則和國家語文政策相關。她認爲,108課綱把原本兼顧語文、文學、文化的國文教學目標淺碟化,只剩下語文教育功能,成了純粹的工具學科,這也進一步窄化中文系學生的出路。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學系失衡情形,教育部會特別注意,而大學在調整系所時,也未必一定以刪除或裁併的方式來處理,可以在跨領域課程提供更多修習彈性,讓學生學得多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