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海帶小康股份艱難轉型,餘承東成賽力斯翻盤關鍵?
毫無疑問,習慣了各種“放炮”、滿嘴“跑火車”的餘承東,是個狠人。
重慶小康集團旗下的金康賽力斯,與華爲及餘承東的結緣,縱使有“悲催”和遺憾的一面,但總的來看,無疑“三生有幸”。
事實上,結緣並深度捆綁華爲之前,在小康集團創始人張興海的大力支持和精神指引下,在以張正萍、張正源等爲代表的的,“張家二代”全力探索和操盤下,賽力斯從北美到中國,從SF MOTORS到“金巢”……
巨大的投入+數年的折騰,實踐已經證明——此路不通。
並不能說小康股份和張興海父子不夠堅定和努力,很多時候只能嘆其時也命運;或許昔日的成就和光芒褪去之後,新能源+後張興海時代,小康股份自身沒有再造品牌和再創輝煌的“命”。
既然如此,嘗試和努力過後,認清現實並接受“與華爲聯姻、抱華爲大腿”,這條看似悲催、實則也能帶來豐厚回報的全新發展道路,不失爲務實和識時務之舉。
事實上,一段時間的再度實戰已經表明:賽力斯選擇與華爲深度捆綁、藉助華爲推出AITO這個全新品牌的做法,或許不僅能夠解決小康股份和賽力斯的燃眉之急,長遠來看沒準還能跟着華爲一起“登上新的人生巔峰”。
而這其中,華爲老總任老爺子的心腹愛將,華爲常務董事、消費者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多重重要職務於一身的餘承東,將扮演起無比重要的關鍵角色。
同樣是立足山城重慶,諸如力帆、宗申、嘉陵等曾幾何時打下過江山,有過無限風光的“摩幫”巨頭,如今大多已經被時代的浪潮拍打在沙灘上。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代“梟雄”尹明善、以及他的力帆“帝國”,風雨飄搖破產重組之後,被吉利李書福收入囊中……
沒得辦法,是非成敗轉頭空,歷史的巨輪滾滾向前,跟不上時代就必然慘遭時代拋棄。
這並非尹明善們個人的“悲哀”,只能說是歷史進程的必然趨勢。
力帆和尹明善已然成爲過去。然而重慶車圈的另一位頗具影響力的狠人——張興海,以及他家族名下的重慶小康集團,歷經歲月滄桑和時代鞭打後,卻並不甘心就此被時代拋棄和“隕落”。
仍在“父子齊心”,路漫漫兮奮力求索!
如果說當年張興海任由兒子張正萍,在北美“折騰”創辦SF賽力斯電動車項目,只是“有錢任性”跟隨時代風口的一場謀篇佈局和豪賭;
那麼如今傍上華爲的大腿,並迅速展開的這場“熱戀”及深度耦合,無疑給了小康翻番的機會和可能。
你可以感嘆,相同的時代背景下,尹明善的“命不好”,但你也不得不說,張興海和他的小康集團,確實也足夠堅強。
時代可以拋棄你,但搶在時代徹底跟你說拜拜之前,你也可以像小康這樣,不服輸、拼命搏一把!
談到張興海,除了他及家族一手創辦的重慶小康集團外,與許多同時期發家的那代優秀民營企業家類似,他們身上往往還同時擁有諸多的“政商”頭銜。
以張興海爲例,結合百度百科及網上公開資料信息,其獲得過的頭銜包括但不限於: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市工商聯副主席、重慶市優秀企業家、重慶市五一創新勞動獎章獲得者、2008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獲得者、重慶市首屆十大慈善人物……
縱橫商海三十餘載,1963年出生、行將步入花甲之年的張興海,早已功成名就兒孫滿堂。繼兩位兄長張興禮、張興明,卸任家族企業董事會/監事會退居二線後,張興海於去年10月也正式辭去了小康集團董事長及系列職務。
當然,作爲小康集團的靈魂人物,相關企業公告裡也說的很明確,張興海名義上退居二線了之後,仍舊是小康集團的實際控制人。
畢竟某種意義上將,即便到今天爲止小康依舊具有濃厚的“家族化”氣息,張氏三兄弟及家族成員,依舊擁有公司絕對的控股權。
事實上,張興海、張興禮、張興明三位“創一代”退居二線”後,被推向臺前和聚光燈下的新掌舵者,不是“外人”,正是包括張正萍,張正源,張正成在內的80後張家“二代”。
年長一些的張正源、張正成,前些年就被推到過聚光燈下,尤其一度掌舵風光品牌的張正源。
而近兩年日漸嶄露頭角、接替張興海出任小康股份董事長的張正萍,正是張興海的兒子,1989年出生迄今不過32歲,一度被譽爲車圈最年輕CEO。
在父親的“庇佑”下,張正萍早些年在北美(加拿大)留學和創業(SF賽力斯項目),歸來便躋身小康集團核心管理層,而立之年膝下已有三個女兒。
可謂絕對的風流倜儻和人生大贏家。
無須諱言,當中國車市的高增長、及燃油車的巨大時代紅利消散,小康集團這類靠商用車和低端乘用車作戰的二三線品牌,越來越沒有市場競爭力和生存空間。
力帆倒了,衆泰倒了,更多的力帆和衆泰們,無聲無息地消失在了時代的洪流中。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康集團以SF賽力斯爲核心戰略抓手,通過與東風公司的技術合作、尤其搭上了華爲“想造車”的寶貴列車,小康這家重慶土生土長的老牌車企,正在奮力一搏。
小康新能源轉型的重擔,無疑被張興海選擇性地交給了兒子張正萍手中。
那麼在初步完成權力交接之後,由張正萍領銜的80後張氏“創二代”新掌門的帶領下,小康股份能否繼A股之後、順利在H股再上市融資,和華爲深度耦合之後的賽力斯,又能否成功助力小康集團轉型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