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九章是誰,爲什麼7811號小行星不是他發現的,卻以他名字命名?

1970年4月,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當“東方紅太陽升”的旋律從太空傳回地球時,神州大地一片歡騰。然而,這歡騰中卻少了一個人的身影,他就是在最艱苦的條件下,爲祖國衛星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的趙九章先生。

一年半之前,他含冤去世,沒有留下一句遺言。消息傳來,周總理痛悼:“是我沒有保護好他啊!”

圖:我國人造衛星奠基人,趙九章

【一】獄中初見,相伴一生

趙九章祖籍浙江湖州,1907年10月15日出生在河南開封。他自幼聰慧,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後因家道中落,不得不投奔浙江杭州的姑媽家,以求繼續學業。

受五四精神影響,學生時期的趙九章有着強烈的愛國思想,積極投身進步運動,不幸被國民黨逮捕坐了牢。

一天,有位“表妹”來監獄探望他。可趙九章根本不認識眼前的姑娘。原來,這位冒牌表妹是有人打算介紹給趙的女朋友,還沒等見面,趙就被捕入獄了。

圖:趙九章的夫人,吳岫霞

姑娘名叫吳岫霞,浙江富紳的女兒,趙九章家境不好,長相一般,兩人第一次見面還是在監獄裡,可姑娘就是看中他的人品好、學問好,別的什麼也不在乎。從此,吳岫霞經常來看望趙九章,給了他莫大的鼓勵。

出獄後,趙九章考上清華大學,吳岫霞也跟到北師大女附中讀書。畢業後兩人回浙江杭州舉辦了婚禮。那一年,趙九章26歲、吳岫霞22歲,他們婚後患難與共、相守幾十年,直到趙九章離世。

他走得太突然了,吳岫霞甚至來不及反應,那個初見時穿着監獄條紋號服的大個子,就再也不見了。

圖:趙九章全家福

【二】水木清華,名師高徒

趙九章是國立清華大學第五級物理系的學生,在當年錄取的174名男生中列第4名,錢鍾書、曹禺、喬冠華都是他的同窗好友。

清華大學崇尚學術自由和民主辦學的優良傳統,以及豐富的圖書館藏,給了趙九章最好的土壤。很快,他就在物理系嶄露頭角。

這時,他遇到了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人,我國物理學的一代宗師——葉企孫教授。葉教授學識淵博、寬厚謙遜,一心爲國家培養人才。他很早就意識到,氣象學與物理學的結合,對我國科技進步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葉教授的指引下,趙九章從物理系轉到了氣象系,後遠赴德國柏林大學攻讀博士。

圖:我國物理學一代宗師,葉企孫

20世紀30年代,歐洲的氣象科學發展迅猛,柏林大學的學術氛圍很濃厚,趙九章在這裡主要研究動力氣象學和高空氣象學。這個不善言辭的中國學生,以其獨到的思路把數學和物理學知識引入氣象,在國際氣象學界聲名鵲起。

1938年8月,趙九章剛剛獲得博士學位便急着回國,不顧各種邀請和挽留,一路輾轉來到位於昆明的西南聯大,在這裡一邊搞研究一邊教書。

但顯然,趙九章有更宏大的使命,西南聯大並不是他的歸宿。

【三】科學春天,豪情壯志

因戰事頻發,中央氣象研究所內遷到了重慶的北碚,竺可楨因要在遵義主持浙江大學校務,分身乏術,便推薦趙九章去重慶,到中央氣象研究所當所長。1945年日本投降。轉年,中央氣象研究所從重慶遷回南京的北極閣,開始了正常的科研工作。

圖:南京的北極閣,前面雕像是竺可楨

據《中國大百科全書》(大氣科學卷)記載,1946年,趙九章提出行星波不穩定概念。他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個提出此概念的人,他也是世界上最早把數學和物理方法引入氣象學的人,在這方面,我們中國做到了第一。

數理定量化的研究思路,爲我國氣象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在50年代國際上剛剛開始數值天氣預報的時候,我們能在短時間內就躋身世界前列,趙九章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1949年,中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趙九章懷着新的希望投身到新的使命中。中國科學院成立,標誌着新中國第一個科學春天的到來。1950年1月,中科院決定成立地球物理研究所,周總理親自簽署了趙九章所長的任命書。

圖:趙九章與中國科大學生在一起

百廢待興,最缺的是人才,趙九章親自寫信給國外的朋友、學生,動員他們回來報效祖國。在他的召喚下,葉篤正、謝義炳、顧震潮、朱和周等一大批氣象學者先後回國,一時間羣星閃耀。

同年,中央軍委氣象局和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成立聯合天氣預報中心和聯合氣候資料中心。趙九章一口氣派出了80%的骨幹專家,使得這兩個新中心的業務水平完全可以和當時的發達國家相媲美。

趙九章這種無私的、以大局爲重的風範,在當今的氣象學界仍然爲人所稱頌。當然,最讓人念念不忘的,還是他後來的遭遇。

圖:趙九章(左側座右起第一位)出席高級別會議

【四】衛星上天,告慰英魂

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趙九章敏銳地注意到衛星在科學研究和應用技術上的廣闊前景,竭力呼籲開創空間科學和空間探索技術。他和錢學森、竺可楨三人聯名向中央上書,建議我國也應該開展人造衛星的研製工作。

很快,中央決定“我們也要搞衛星”,一個以人造衛星和火箭爲專門研究對象的機構在中科院成立,代號581小組。錢學森任組長,趙九章任副組長。

圖:中科院訪蘇團合影,右一爲趙九章

爲了更有效地開展工作,趙九章帶隊去蘇聯考察,在那待了兩個半月,就是沒機會參觀人造衛星的研製和其他相關的關鍵部分。趙九章明白,人家是不會讓我們看核心技術的。他感慨道:“靠天靠地靠不住,發展宇航科學主要靠我們自己的力量。”

據吳智誠(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原黨委書記)回憶,當年的條件十分簡陋,搞火箭、衛星的儀器要做環境試驗,但沒有房子,趙九章他們就把院子裡一個旱廁所的糞坑填平了,打上水泥地面,再刷個牆,把環境試驗設備裝到裡面,拉上電源,就開始了緊張的試驗。

圖:現代空客在大型實驗室中進行極端天氣測試

6年的艱苦卓絕,到1964年的時候,我國空間技術終於獲得重大突破 ,6月底到7月上旬,短短十幾天時間裡,連續多次成功發射了自主研發的彈道式導彈。10月,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更是振奮人心。按照趙九章的預測,再有三五年時間,我們就可以發射人造衛星了。

歲末,一份寥寥幾千字但意義重大的建議書送到了總理面前,這正是趙九章主筆的關於人造衛星計劃的方案。轉年,北京召開了人造衛星總體方案的討論會,白天研究,晚上計算,會議效率出奇地高。

會後,中科院成立651設計院,專攻人造衛星研製工作,趙九章任院長,他很激動很振奮,渾身充滿了幹勁,卻不知陰雲已朝他聚攏過來,自己的生命只有3年了。

圖:趙九章主筆的人造衛星計劃方案

651院成立還不到一年,歷史突然放慢了腳步,趙九章陷入到苦悶與彷徨之中,但他的大把心思仍在人造衛星上。叫他反省,他想的是人造衛星;叫他彙報思想,他談的是人造衛星;叫他關起門來寫檢查,他在紙上反覆論證的還是人造衛星……

1968年6月,材料專家姚桐斌的死訊對趙九章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因此當年的國慶節前夕,他特別盼望着能收到上天安門城樓觀禮的請柬,因爲在特殊年代,這張薄薄的觀禮券就象徵着中央的信任。但不幸的是,趙九章沒能等來這張請柬。10月26日,他終結了自己的生命,沒有留下一句遺言。

造化弄人啊,中央沒有不相信趙九章!請柬在國慶前3天就寄到了中科院,但混亂之中,這張觀禮券謎一樣地丟失了。

羅舜初將軍就此事向周總理作了報告,得知趙九章去世的噩耗,總理忍不住落淚痛悼“是我沒有保護好趙九章啊!”隨後打電話派專人追查此事。

圖: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

1970年4月24日,趙九章去世一年半後,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成功發射。發射時間和趙九章生前預測的基本一致,發射正樣星和趙九章生前研製的初樣星基本一致。

1978年,中科院召開大會公開爲趙九章昭雪平反,恢復名譽。

1985年,“東方紅1號”及衛星事業的開創奠基工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在重大貢獻人員名單中,趙九章被列爲第一人。

1997年,王淦昌等44名科學家(其中42名是院士)聯名倡議爲趙九章鑄銅像表示紀念,中央批准錢偉長任籌備委員會主任,具體負責此事。銅像先後安放在中科院空間中心科研樓的大廳中央、空間中心科研樓九章大廈、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1999年,中央隆重表彰爲“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追授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7年,中科院舉行趙九章百年誕辰紀念大會,將一顆我國科學家發現的、國際編號爲7811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爲“趙九章星”。

趙九章先生沒能親眼見證“東方紅1號”冉冉升起,但是太空中永遠高懸着一顆屬於他的明星。我想,這是對趙九章先生最深切的緬懷和最深情的告慰吧。

本文提到了以下兩位科學家,歡迎您點擊閱讀更多相關內容:

顧震潮:他是新中國“雨神”,核彈試驗因他改期,中央悼念卻只用了120字

姚桐斌:科學家之死|從鄉下窮小子到世界級專家,彪悍人生竟被一悶棍終結

(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