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不需要唱片公司

作者 / 羅盈盈 楊妍妍

在疫情和社交隔離措施的阻隔下,各類演出被叫停,線下音樂領域遭受重創。好在,得益於“疫情紅利”,線上用戶數量和付費率有所提升。那些掌握着大量音樂內容的唱片公司,因音樂消費趨向流媒體和線上,才得以平穩過渡且有所增長。

然而,這可能只是短暫的安寧。依賴第三方流媒體並非長久之計,隨着國內音樂獨家版權終結,音樂人自發行市場崛起,話語權逐漸喪失的傳統唱片公司已進入危險時刻。

①“三巨頭”半年營收百億美元,流媒體成救命稻草

在互聯網的衝擊下,曾經的全球五大唱片公司只剩下三家,分別是環球唱片、索尼音樂、華納音樂,實體專輯的銷量還在連年下滑。而新冠疫情的到來,更是重創現場音樂領域,過去兩年,國內外音樂節和大型巡演紛紛取消和延期。

在疫情的倒逼之下,音樂公司轉戰線上,與在線音樂APP等流媒體平臺合作,打造虛擬演出。從產業上游的三大唱片公司的財報來看,流媒體收入大大拯救了業績。

在截至今年6月底的三個月內,三大唱片公司的錄製音樂部門合計創造46.3億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長40.1%。若算上詞曲版權業務,三大唱片公司在第二季度創收56億美元。

具體來看,第二季度,環球音樂的全球季度總營收同比增長6.07億美元,索尼音樂同比增加5.92億美元,華納音樂集團上漲3.31億美元。上半年,“三巨頭”總共創造109.1億美元的營業收入。

根據美股研究社基於各公司財報整理的數據發現,近兩年來環球、索尼和華納三家唱片公司的流媒體收入在不斷增長,並在2019年首次佔比達到總收入的一半以上。相較之下,實體唱片與數字下載等方式的收入則連年萎縮。

雖然通過音樂流媒體平臺,唱片公司的營收有所增長,但依賴於第三方平臺並不是長久之計。根據數據機構Stastista的預測,2018-2023年,全球流媒體音樂收入增長速率逐步下滑,而音樂下載服務的負增長仍將持續。

②中國月活用戶超6億,線上付費習慣已養成

疫情給線下演出帶來致命一擊的同時,線下熱情轉換成線上紅利,重要因素是各家音樂流媒體平臺的月活和付費用戶數量都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根據國家互聯網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音樂用戶規模達6.58億,較2020年3月增長2311萬,佔中國網民整體的比例高達66.6%。但近年來,網絡音樂用戶增速放緩,進入存量競爭階段。

與此同時,中國在線音樂行業正逐步轉向付費模式,流媒體平臺傾向於打造“在線音樂+”的運營模式,拓展社交、演藝等泛娛樂內容,並深挖音樂價值,培養用戶付費習慣。

目前,我國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持續增長,2020年10月,在線音樂付費用戶超7000萬,付費聽歌被用戶普遍接納。其中,近半數付費用戶來自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相比中年人,90後年輕人更願爲音樂消費買單。報告預計,2021年中國數字音樂市場整體規模將達到428.9億元。

放眼全球市場,同樣呈現明顯的付費增長趨勢。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的數據,2020年,全球錄製音樂已連續第六年增長,總收入達216億美元。流媒體業務是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其中付費訂閱流媒體收入增長18.5%。

③獨家版權不再,巨頭溢價能力下滑

在國內商業反壟斷的大背景下,從去年開始受到多方監管的獨家音樂版權問題,今年得以正式施行,在線音樂行業告別獨家版權時代。

在此之前,由於版權交易始終在幕後進行,全球範圍內都尚未有公開且明碼標價的版權價格。不透明的版權交易,變相爲唱片公司帶來更高的溢價空間,不少音樂版權購買方需要支付超出合理價錢數倍的成本,獨家版權的溢價甚至更高。

作爲上游版權方,三巨頭是獨家版權時代的最大得益者。據音樂財經的數據,2018年全球音樂版權收入爲191億美元,其中三大唱片公司佔據68.6%的市場份額。在中國,雖然有超過50%的音樂版權分散在其它版權持有者手裡,但音樂版權市場近60%的營收仍掌握在三大唱片公司的手中。

如今,獨家音樂版權不再,行業進入一個版權價格的調整期,整體趨勢將傾向公平合理。這意味着,唱片公司的溢價空間將縮減。

④音樂人自立門戶,唱片公司或被“拋棄”

過去,在與音樂人的勞資關係中,唱片公司往往是強勢的一方,他們牢牢把握着音樂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從內容製作、宣發到開發衍生價值,音樂人只能在這裡接受一條龍服務。

如今,移動互聯網拉近了音樂人與用戶的關係,過去作爲中間商的唱片公司,話語權勢隨着音樂人對其依賴減弱而被削弱,雙方的權力關係也由此改變。

所謂的獨立音樂人,是指音樂作品或錄音製品的原始權利人,以個人名義與音樂平臺進行版權授權,從未與任何唱片公司簽訂協議的自然人。據《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2020年,中國入駐在線音樂平臺音樂人數量超40萬,由各大流媒體平臺直接提供發行服務和解決方案,徹底繞過唱片公司這個傳統渠道。

今年8月,新一代全球音樂人平臺萬聲音樂(Allsaints Music Group)宣佈完成6000萬美元B1輪融資,其業務是爲音樂創作者與用戶提供發行互動等服務。音樂人“拋棄”傳統唱片公司,自立門戶的趨勢已至。

音樂人脫離唱片公司,自發行的好處不言而喻。一切事務由音樂人自己決定,相對自由和靈活,沒有太多唱片公司的合約限制或體系束縛。更重要的是,相比於簽約唱片公司,音樂人選擇自發行可以享受到更高的收入分配比例。

不過,自立門戶也有問題,這意味着自行推廣和營銷,目前音樂人在運營和宣發上條件比較有限。相對而言,上游唱片公司擁有更多營銷宣發資源。

儘管如此,音樂人出走已是大勢所趨,MIDiA發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音樂人自發行收入爲8.21億美元,雖然市場份額只佔不到4%,但收入比2018年增長25%,超過流媒體收入的漲幅。音樂人是唱片公司最大的本錢,如何留着他們,這不是一個小問題。

資料來源:2020年中國在線音樂行業發展專題研究報告(艾媒諮詢)、2020年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報告(Fastdata)、2021年中國在線音樂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音樂報告(國際唱片業協會)

信號工廠——商業價值探測器

本站財經旗下價值研究平臺

主編:趙妍 編輯:羅盈盈 助理:楊妍妍

聯繫郵箱:moneygz202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