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曾是一片寸草不生的廢棄礦山......

從“寸草不生”到“披綠生金”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記者來到了位於平遠縣東石鎮的尖山礦區,光伏發電板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源源不斷地將太陽能轉化爲電能。難以想象的是,這裡曾是一片寸草不生的廢棄礦山,每當颳風下雨,四周便黃沙漫天,水流帶着沙土從山上滾滾而下,衝進農田和河流,給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因此,當地還流傳着“颳風塵四起,下雨黃水流”這樣一句話。

位於平遠縣東石鎮尖山礦區的平遠利天光伏發電項目現場,一排排光伏板向陽而列,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連志城 攝)

爲撫平大地“傷疤”,平遠縣在2015年至2023年間,採取“政府引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模式,對尖山礦區開展生態修復治理,並引進平遠利天新能源電力有限公司發展綠色光伏產業。

近10年來,經過削坡放坡、修建排水溝、生態復綠等一系列措施,尖山礦區修復面積達3000多畝,水土流失得到治理,馬佔相思、松樹、芒草等植被鬱鬱蔥蔥。2023年,礦區周邊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全年全部優良”,多年斷流的山泉水流量逐年遞增,水質達到國家標準。“我們在這裡工作,偶爾還能看到野雞、野豬、野兔等動物來覓食棲息。”從2017年來梅至今,平遠利天新能源電力有限公司電站主任顧恩羣見證了礦區的蝶變。

“目前,尖山礦區的光伏電站裝機容量42.5兆瓦,年平均發電量5200萬千瓦時,每年可減少5.3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顧恩羣介紹說,爲保障電站安全穩定運行,企業加強日常巡檢和定期維護,電站營運也逐漸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與智能電網緊密協同,確保綠色產業可持續發展。

資源枯竭產業“退場”、綠色產業“接棒”,得益於這一有益探索,尖山礦區生態修復項目於今年入選第三批廣東省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來源:掌上梅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爲商業用。文字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判處

多項指標超標

加 小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