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需要我”
1月7日原本是郭豐瑞籌備了很久準備回家過年的日子,他早早坐上了開往機場的車。車裡很安靜,他甚至有些許睏意。但沒多久,他看到微信羣裡像“炸開了鍋”:“怎麼回事,剛纔突然覺得天旋地轉,人站不住”“是地震了嗎”“地震了”……
當天9時5分,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時郭豐瑞距離機場約10千米。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一句“這裡需要我”,2023年大學畢業的郭豐瑞作爲西部計劃志願者,跨越千里來到定日縣工作。如今,同樣一句“這裡需要我”再次浮現在郭豐瑞腦海裡。
沒有過多猶豫,郭豐瑞乘車返回了縣裡。
集合出發,去救援
9時15分,已經站在宿舍樓下的鄒恆仍沒緩過神。10分鐘前,地面劇烈晃動讓她一下子從睡夢裡驚醒,桌子上的東西散落一地,她在驚恐中衝下了樓。
2024年8月,鄒恆從千里之外的山東來到西藏,開始西部計劃志願服務工作。從小到大沒經歷過什麼“大風浪”的小姑娘,沒想到在工作第一年就遇到地震這樣的大事。鄒恆當時覺得害怕極了。
9時30分左右,定日縣西部計劃志願者工作羣裡發來消息:郭豐瑞,到!鄒恆,到!武小兵,到!李民慶,到!保文雅,到……
“集合出發,我們去救援”。12名在定日縣誌願服務的西部計劃志願者在縣政府大院裡集結完畢,坐上了開往震中的車,奔向受災最嚴重的地方。
透過車窗,鄒恆看到沿途村裡在地震中裂開大口子的房屋、碎石和瓦礫遍佈的街道、穿着單衣的村民……一陣心酸涌來,鄒恆當時心中只有一件事,“做點什麼,爲他們做點什麼”。
一下車,武小兵第一時間加入了救援隊伍,“我們跟着當地警察和消防人員,去救援被坍塌房屋困住的受災羣衆”。
作爲第一批到達震中定日縣長所鄉古榮村的救援力量,志願者們能使用的救援工具十分有限,僅憑着兩三把鐵鏟子,他們一鏟一鏟清理瓦礫,不停呼喊着受困的村民。
武小兵大學期間學習體育專業,他是志願者裡公認體力最好的。很多時候,武小兵都是鉚足了勁兒,徒手搬運大石塊。手疼嗎?他根本來不及考慮這個問題。剛跟着當地警察一起救出一名村民,沒有一刻停歇,武小兵又被兩個孩子拉回了村裡。
“有兩個小孩一路拉着我往村裡跑,我雖然聽不懂他們說什麼,但感覺他們家一定有人被埋,需要我們去救。”武小兵和當地消防人員一起,救出了孩子被埋的親人。
儘管感覺整個身體已累到麻木,但武小兵仍在救出受困村民後聽到了身邊有人在喊:“拿擔架,快拿擔架。”
他一刻不停地跑到村頭取來擔架,又一路奔跑着和消防人員一起把受困村民送到了村委,交給醫務人員進行救治。
放下擔架,武小兵就一下子躺在了地上,大口喘着粗氣。當時去擡的時候沒覺得很累,真的擡回來了,武小兵才發現,他的喉嚨裡全是沙子,“那時候也不知道,反正就是有一股勁兒,一直堅持”。
快一點,再快一點
郭豐瑞覺得,1月7日這天,他走路都比平時快了許多——只有快一點,再快一點,才能搬運更多物資,快些送到受災羣衆手裡。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西藏地震牽動着所有人的心,來自全國各地的各類救災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到了定日縣,送物資的車輛很快就塞滿了縣政府大院。
需要對災情進行摸排,要抓緊搭建帳篷,要了解各地需求,要按需分發物資……在抗震救災的關鍵時刻,每個環節都至關重要,每個環節也都需要大量人手。
能吃苦、敢擔當!志願者站了出來,同當地救援人員一道,扛下了重任。
郭豐瑞和當地救援人員一起爲古榮村的受災羣衆搭起了帳篷,一刻不停地爲鄉親們運送礦泉水、方便麪、棉被等救災物資。他已記不清自己到底搬運了多少物資,只記得回到縣城時已是夜裡1點,胳膊和肩膀像是灌了鉛,沉得幾乎擡不起來。
1月7日那天,武小兵也第一次覺得,24小時的時間根本不夠用。
夜裡1點剛完成古榮村的搬運任務,他又聽說縣裡來了大量物資,滿身塵土的他還沒換衣服就開始忙碌起來。一夜未眠,武小兵一直搬運到早上8點,簡單休息了1個小時後,又和其他志願者一起投入新一天的救援工作。
對於搬運物資磕碰帶來的疼痛,他說:“我是練體育的,平時經常鍛鍊,這點兒痠疼不算什麼,早就習慣了。”
牽起他們走出陰霾
鄒恆不僅加入到了搜尋搜救、物資發放的隊伍裡,還主動請纓照顧森嘎村50多個受災的孩子。
“大學期間我兼職做過美術老師,帶孩子這塊我有經驗。”她帶着孩子們在安置點玩遊戲,畫下心願,寫下期盼……
1月9日,在團中央青年志願者應急協同機制指導下,定日縣長所鄉森嘎村安置點試點開辦起了“青青兒童樂園”。森嘎村裡再次迴盪起孩子的歡笑聲。
志願者們鼓勵孩子把自己的心願畫下來。藏族少年索朗次仁畫下了被地震困在房子裡的兩個孩子,寫下了“定日加油”的期盼。
白天在安置點安撫和陪伴孩子,晚上回到縣城,鄒恆又到處爲孩子們購置水彩筆、跳繩、積木、足球等用具。他說:“儘管前段時間確實很忙,但‘青青兒童樂園’開展很順利,我們現在有了6名志願者,返鄉大學生旦增頓珠也加入了志願隊伍。”
旦增頓珠是西藏大學的學生,原本在拉薩找好了一份做家教的寒假兼職工作。但聽說家鄉發生地震,旦增頓珠很快趕回了森嘎村。“這個事情這麼嚴重,我必須得回來,而且得爲家鄉做些什麼。”憑藉熟練的藏文和普通話,他成爲幫助村民和救援人員溝通的志願者。
災後餘震不斷,但仍不時有村民不顧阻攔偷偷回到自己的房子裡,想看看家裡的情況。
“這是很危險的事情,餘震來了,一不小心就會被困。”旦增頓珠擔心這些不聽勸的村民,加入了夜裡在安置點的巡邏,還走進每個帳篷,瞭解和安撫受災思家的鄉親們,耐心疏導他們的情緒,同時傳達救援人員的科學指引。
這兩天,旦增頓珠開始把更多精力放在“青青兒童樂園”裡。他覺得,孩子的安撫陪伴是很重要的事情。“首先是要釋放孩子們的情緒,不能讓他們的心理狀態一直被埋在地震的陰影裡,再慢慢爲他們添加一些有意義的教學,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感受溫暖”。
不久便是春節,記者問起仍在一線救援的志願者:“過年回家嗎?”志願者們無一例外地給出了這樣的答覆:“災後重建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這裡還需要我。”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