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羣高中生很幸福 中研講堂專爲苗栗高中生而開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沈聖峰於「中研講堂」演講。圖/中研院提供

中央研究院把學術研究帶向社會百家,精心規劃的「中研講堂」爲指標活動。中研院秘書處長曾國祥表示,中研院不僅專精於基礎科學研究,也致力於將前沿新知和科研成果,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促進社會大衆對於科學的多元思考。

中研講堂19日在苗栗高中開講,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沈聖峰,分享生態圈演化的謎底、資訊科學研究所陳伶志研究員分享資訊科技應用於守護空氣品質的案例,現場吸引超過200名師生參與,一窺生物演化與科技物聯網應用的未竟旅程。

曾國祥說,中研院來到苗栗辦理跨縣市科普演講,除希望延續與苗栗有深刻淵源的臺灣文學先驅吳濁流先生一生爲文學奮鬥的堅毅精神,種下 科學的種子,也勉勵在場學子能夠透過本次活動,打開對於未來的想像。演講現場反應熱烈,苗栗高中生之外,也有在地民衆的參與,大家都覺得很難得有中研院的學者來 苗栗舉辦演講,讓大家對科學知識有着更多啓發。

研究員沈聖峰在中研講堂中,以「生於憂患:困厄的環境與生物演化」爲題,揭開環境優劣如何影響生物型態多樣性的謎底。研究員陳伶志研究員以「探索空氣品質的秘密:AirBox的物聯網冒險」爲題,介紹「空氣盒子」運用物聯網和大數據的案例。

「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沈聖峰引用尼采的名言,讓聽衆試想環境在生物演化中扮演的功能。他指出,環境好壞爲生物帶來的挑戰是決定羣體大小的關鍵因素,生命終將找到出路,惡劣或良好的環境都有助於合作生殖的演化,演化過程亦和物種間尋求資源的利益合作息息相關。

他並以冠羽畫眉的合作生殖和埋葬蟲受種間競爭而誘發的合作行爲爲例,解釋物種在惡劣或波動的環境中,會產生具有社會性合作的生殖行爲,來獲取物種的生存機會。因此,物種在惡劣環境中,透過彼此競爭及合作來生存,良好的環境則更有機會提高物種多樣性。

陳伶志引導聽衆理解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概念,解釋運用感測裝置(如溫、溼度)和訊息接收系統(如藍芽、WiFi),設計出以物聯網模式進行的資料驅動決策系統。他指出, 「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要素」, 空氣盒子計劃橫跨59個國家,連結超過2萬件以上的數據裝置,來測量空氣中PM 2.5的變化,進行空污數據分析。

秉持着「空氣」之於人類的開放特性,陳伶志說,此研究計劃以開放、數據共享方式促進資料科學平民化,推動公民科學的持續進步。陳伶志強調,資料科學可以搭配感測技術來發現問題、媒合大衆真實需求,建立一個潔淨、健康的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