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清朝進士的楷書,顛覆了我對“館閣體”的認識!
在明清時期,“館閣體”非常流行,被官家做爲官方字體,就好像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標準文檔需要用指定的字體一樣,宋體、黑體。但意義不同的是,在沒有信息程序的年代下,都得是手寫體。其實也就是“標準楷書”,所以在沒有書法的基礎下,想寫好“館閣體”並非易事。
學習過楷書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想寫好楷書是挺難的,更何況是這種要求字字一樣大小的標準楷體,更是絕非易事,它不像草書、行書那樣。在楷書還沒有問世之前,被用於官方字體的是隸書、篆書,同樣這幾種字體都有一個共同性,就是整潔、標準。
館閣體的發展歷程可追溯到明代,最初被稱爲臺閣體,由書法家沈度所創,其楷書清秀婉麗,深受明成祖喜愛,成爲朝廷公文的標準書體。
至清代,臺閣體改稱館閣體,並在乾隆年間隨着四庫館的開設而風氣更盛。館閣體強調字形端正、結構嚴謹,但過於追求統一規範,束縛了書法藝術的發展,近百年後逐漸走向衰落。
館閣體以字形規範、烏黑光潔、整齊劃一爲其顯著特點。它要求字形方正,筆畫粗細均勻,結構嚴謹,撇捺分明,且每個字的起筆和收筆都需精心處理。整體佈局上,館閣體追求整齊劃一,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間距均勻,營造出莊重、肅穆的氛圍。
但是林佶這位清朝進士的楷書《閒邪公家傳》,卻顛覆了我對“館閣體”的認識! 這幅楷書作品以水墨紙本呈現,冊頁六對開,每開 23x10.5cm。
它曾在香港佳士得拍賣中以 35.28 萬港元的價格成交,這一數字足以證明其價值備受認可。林佶所書的《閒邪公家傳》大布局較爲疏朗,字體更長,行筆通暢,字形端正,筆畫豐富,盡顯其獨特韻味。
林佶,生於1660年( 清朝順治十七年) ,福建侯官人。他自幼便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好學不倦,康熙三十八年中舉,康熙五十一年欽賜進士,後授內閣中書。
他的書法初學館閣體,後追摹晉唐宋元明諸家,轉益多師,遍臨法帖,五體皆能,尤擅長小楷書,作品深受文人雅士喜愛,甚至被外國人爭相購買。
最後是王秋湄題跋
王薳(1884-1944),字秋湄,號秋齋,亦名君演、世仁,字號無念居士。廣東番禺人,爲清末民初文人及書法家。
林佶楷書《閒邪公家傳》寫得非常有韻味,平淡中有奇趣,用筆和結構非常有古意。追求晉人的韻趣尋求清真俊逸,摒棄狂怪、霸悍,取向簡約閒雅、溫潤、平和。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容詳細頁面!
超多的書法學習資料,點擊上方公衆號名片,關注“書畫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