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那些事】利米/麥當勞都是回憶

速食餐廳麥當勞推出凱蒂貓(Hello Kitty)玩偶促銷活動造成民衆搶購熱潮。記者杜建重/攝影(圖/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照片)

文/利米

1999年八月二日,是臺灣近代排隊史的起點。當天上午,全臺麥當勞同步開賣凱蒂貓「戀愛麥語」限量公仔,就此引爆爲期五週的全民狂歡,也從此點燃臺人的排隊熱情。無論是蛋塔、手搖飲、衛生紙或奶茶喪屍,一切皆始於這對貓貓情侶檔,史稱「Hello Kitty麥來鬧之亂」。

然而,曾經被搶購的玩偶,至今仍掛在網路上兜售,當年的排隊現場之一,麥當勞基隆愛三店,卻已在三十三年後的此刻,悄然熄燈了:

「各位親愛的好鄰居,我們即將於2022/05/29 20:00起結束營業。謝謝大家過去的喜愛與陪伴,希望未來繼續支持基隆區域的麥當勞。麥當勞基隆愛三餐廳 敬啓」

基隆麥三店。(圖/利米 提供,取自聯合新聞網報導照)

這間開設於1988年的「大麥」,從我有記憶以來,便是基隆街上永恆的存在。每逢親友來訪,臺式廟口混搭美式麥當勞,是在地限定的體驗行程。記得早年餐廳屋頂上,還有個自由女神塑像,導致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以爲紐約正版女神手裡的火把是蛋卷冰淇淋。始終相信,「大麥」不只陪我長大,也將陪我的孩子長大,沒想到,一度發展成24小時營業的快樂天堂,終究生出了時效性──惆悵之餘,只能安慰自己,至少基隆大麥,並非第一家被我吃垮的麥當勞。

興許是命格克麥當勞(?)的緣故,從小到大,我已親手送走三家麥當勞。第一間是臺北的「麥當勞大湖店」。想當年,它和同棟的DD堡,心照不宣達成了異業結盟,成爲當地人口中的「大湖DD堡」。搬到臺北頭幾年,與小夥伴的生日,多是在那邊度過的。每一回,小壽星最大的快樂,是先在「麥當勞姊姊」的主持下,戴上象徵尊榮的皺皺紙皇冠,與朋友玩遊戲、吃快樂兒童餐,等慶生會結束後,再衝入一旁的DD堡大鬧天宮。裡頭關卡的精采程度,不輸今日的騎士堡或遊戲愛樂園,認真論起輩來,後者都該恭敬地稱它一聲祖師爺。

作者曾經在麥當勞的慶生照。(圖/利米 提供)

只可惜,玩樂誠可貴,金錢價更高,親子樂園到底不屬必需性消費,待我回過神前,DD堡已黯然倒閉,麥當勞也易主成星巴克。幸好,當時成功路上,還有間位於德安百貨的「麥當勞德安店」。若說大湖店是年節走動的遠親,德安店便是隔壁好鄰居,偶爾嘴饞了,直接呼朋引伴上門點份麥脆雞餐,還不忘厚着臉皮指定兩塊炸雞都要腿,順帶多要盒免費糖醋醬來沾。對這裡最深刻的印象,當屬「背出口訣半價招待」的「麥香堡大行動」了。已知尷尬的小學生,不只一次混在人羣裡,跟店員玩饒舌話大冒險:「雙層純牛肉,獨特醬料加生菜,吉士洋蔥酸黃瓜,芝麻麪包蓋上去,好吃過癮麥香堡!」雖說一羣人的丟臉也不是太丟臉,但多年後,當洪金寶在電影裡說:「爲了生活,我可以忍。」螢幕前的我,仍不由得想起這段「爲了漢堡」的陰暗往事。

2005年,隨着麥香堡改名爲大麥克,我的生活圈,也從內湖擴及至整片臺北。高中三年,麥當勞吃的不多,去的卻不少,主要是在北車「赫麥」(謝天謝地它還在,補習班的八字果然夠硬)與友社相約,一羣學生點些薯條飲料,買個社團開會的地點。等進到大學,麥當勞更化身學生好朋友,舉凡繫上作業、通識報告、籌備會議,一張買A送B甜心卡,一人分擔十幾塊錢,即可自行搭建學習開放空間。說起來,考上大學那年,恰巧碰到雷曼破產、金融海嘯席捲,一時間,所有人似乎都苦哈哈。或許是這樣吧,對麥當勞那幾年的優惠,的確特別有感,尤其當我一口咬下79元的麥香魚特餐,腦中浮現的,不再是兒時念口訣搶便宜的羞赧,而是「它再也不是媽媽說浪費錢的那家店了啊」的感慨。

2009年,德安百貨因租約到期,交棒日湖百貨,三年後日湖收攤,整間百貨由業主原地改建成豪宅,至此,人生中第二間麥當勞,正式走入歷史──然而,比起從菜單上消失的漂浮系列、草莓聖代、香草奶昔和麥當勞就是不還我們的焦糖奶茶,一間分店的坍塌,似乎不算什麼文明悲劇。於是,當我日後搬回基隆,吃了幾次歡樂送,得知住家附近的「麥當勞海大店」即將歇業,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說一聲:「噢!你也倒在這裡了嗎?」

畢竟,商人重利輕別離,跟速食店談真心,就是跟自己過不去。只是理智雖清醒,從童年的身影,到時代的背影,麥當勞和我們這羣七年級生,一同誕生、長成,再凋零爲初老的話題,還記得多年前的冷笑話:「麥當勞都是維尼」,如今提及麥當勞,確實滿滿的都是回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