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音樂啊 真是個好東西
◎王奮鬥
樓下的小女孩十一、二歲,已經有了幾分大人模樣。扎個素素淨淨的馬尾巴,腰身挺拔,揹着書包,站在電梯裡,個頭快趕上媽媽了。媽媽跟她說普通話,她答之以正宗的徐州話。
娘倆是商量上鋼琴課的事兒。小女孩是我見過的最快樂的琴童,一提彈琴滿臉笑。隔壁樓的一樓,可能是一間琴房,陽臺放一部鋼琴,屋裡還有兩部,週末從窗前路過,能看到兩三個孩子練琴,一位老師,來回溜達,指指這個,點點那個,很嚴肅,像監考老師。孩子比老師還嚴肅,練習曲彈得很悲傷,肖邦來了都得哭。下課了也不快樂,哭喪着臉,家長在門口等着,奔下一個輔導班。
這個小女孩不一樣,彈了有五六年了,絃歌不輟。她們家在我家樓下,電梯裡跟媽媽說着話,兩手還不閒着,凌空彈琴。我這邊出了電梯掏鑰匙開門,她家裡琴聲已經飄上來了。放學彈,週末彈,放假更彈,中午回家吃飯的工夫都得彈兩下。不知道別人攤上這麼個鄰居怎麼樣,反正我和王太挺享受,天天在小女孩“叮叮咚咚”的琴聲中吃飯、做家務、讀書、閒聊天,都習慣了,趕上女孩放假去姥姥家住幾天,樓下空寂無聲,倒還有幾分失落。
有時候難免替她爸媽瞎操心,天天彈琴,孩子的作業啥時候做?考試成績好得了嗎?走專業?搞藝術?這條路可不好走啊。王太說你也是想瞎了心,難得一個愛彈琴的孩子,難得一對想得開的爹媽,管它那個,快樂的童年最重要。
當初小女孩家剛買鋼琴,她也就五六歲,一開始也是瞎彈一氣,一個一個音符往外蹦。小女孩膽兒夠肥的,沒幾天,就上層次了,難度係數一下子翻好幾十個跟頭。我的天,磕磕絆絆,哆哆嗦嗦,半個小時,終於聽出來了,《梁祝》!
就這麼一天天的,小女孩進步神速,練習曲彈得行雲流水,指法嫺熟,曲目越來越高級,我和王太天天泡杯茶,欣賞鋼琴獨奏音樂會。王太邊聽邊給我提人名,一水兒的外國人,這是聖桑,這是巴赫,這是李斯特……
我一咬牙,也沒跟王太商量,就上街買了一架鋼琴回來。買完就後悔了,以前我在家裡的地位排愛犬庫裡後面,現在又下滑一位,排鋼琴後面了。好處也有,以前一天到晚耳邊聒噪不休,現在都化作美妙的音符。
樓上樓下四手聯彈,一老一少以琴會友,這日子過得,豈不快活?不過兩人路子不一樣,小女孩走的是專業,起步就是古典,巴赫、肖邦、莫扎特,由淺入深,漸入佳境,年紀雖小,道行日深;王太玩的是即興,圖一個樂呵,啥鄧麗君、久石讓、克萊德曼、卡朋特,想哪彈哪,彈高興了琴凳上一坐就是大半天,用手舞足蹈容光煥發來形容,一點不帶誇張的。
這音樂啊,真是個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