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紅利來了!若壽險業避險比率降20% 年省近千億元避險成本

金管會宣佈「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新制上路,當業者把該「水庫」累積到滿水位時,就可減少避險。聯合報系資料照

金管會宣佈「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新制上路,當業者把該「水庫」累積到滿水位時,就可減少避險。據金管會以7月底數據試算,當整體業界避險比率降5%時,估每年可省下246億元避險成本,降10%年省492億元,當長期大降20%時,年省高達982億元。

依新制,這些節省的避險成本,需轉列到特別盈餘公積,增強業者資本,禁止分配。

7月底整體壽險業海外投資避險比率是66%。換言之,當外匯準備金水庫累積愈多,業者不再需要買很貴的避險工具,可忍受的匯率波動也加大,長期若可降20%,等於投資海外,僅需46%、約一半做避險。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坦言,要降很大幅度的避險比率,外價金的「水庫」要累積到很大,大到足夠降低很多,這需要時間,7月底外匯價格準備金餘額是2,300億元,依新制的累積上限是9,600億元,需很長時間才能達到。

該新制有三大政策效益,一、提供業者多一項更符合經營特性的避險選擇;二、加快外匯變動準備金累積速度,使業者有實質應對與管理匯率風險的工具;三、每年節省的避險成本,可長期累積在資本,增加資本實力。

壽險業者認爲,市場預期9月美國降息,加大臺幣升值壓力,一旦這時候選了新制,業者可能還沒開始累積「準備金水庫」,就可能面臨全數衝抵,「水庫乾枯」的窘境。

蔡火炎說,匯率具有均值迴歸特性,臺幣仍有貶值可能,認爲短期波動不至於影響業者申請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