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好數字安全網: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體系

編者按

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近2億,如何適應數字生態和網絡環境,是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國家不斷完善政策法規,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到《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共同構築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在充滿挑戰的數字時代,既要推動未成年人積極擁抱數字技術,又要健全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體系,全面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這需要社會、網絡平臺、學校、家庭各方協同共治形成合力。

■王琴

網絡時代,未成年人是網絡參與的活躍人羣,也是容易受到網絡不安全因素侵害的高危人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適應數字生態和網絡環境,是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做出了明確要求,並特別提到要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體系,這是黨中央對未成年羣體健康成長的關愛。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是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的重要體現。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體系,完善工作機制,是全社會的重要關切。

未成年人網絡使用的現狀

我國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寬帶網絡基礎設施。2023年5月,我國已經建成5G基站284.4萬個,覆蓋全國所有地級市城區和縣城城區。第五十四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10.99億,互聯網普及率爲78%,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未成年人對網絡的參與和使用越來越普遍,也存在很多突出特點和現實問題。

第一,未成年人上網參與數量多,低齡化趨勢明顯。未成年人日益成爲網絡參與和傳播的主力人羣。《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2023)》指出,2022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爲1.93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爲97.2%。以小學生羣體爲例,互聯網普及率也達到95.1%。可見未成年人使用互聯網的情況十分普遍,基本達到了飽和程度。

第二,未成年人網絡活躍程度高,面臨複雜的網絡環境。未成年人使用多樣化的移動端接入網絡。手機是最爲普及的上網設備,除此之外,未成年人還使用平板電腦、智能手錶、智能檯燈、詞典筆等新型智能設備上網。可以說未成年人在生活、學習、娛樂等各個領域都較多接入網絡,甚至依賴網絡。未成年人的網絡沉迷現象,是多年來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但網絡環境多元複雜,信息內容良莠不齊。未成年人在上網過程中容易接觸到多種不良的信息。由於社會經驗不足,缺乏辨識能力,未成年人容易受到各種網絡暴力和網絡欺凌等不良信息的影響,成爲受害者或施暴人。這些上網行爲的隱蔽性和私密性,往往讓家長和老師難以覺察和監管。

第三,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意識不足,網絡素養也有待提升。未成年人雖然普遍使用網絡,但對網絡的認知還不成熟,對網絡上各種信息的辨識和使用能力也有不足。很多未成年網民處於被動接收信息的狀態,缺乏主動查詢、搜索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對信息的真實性和權威性並不敏感,容易受到虛假信息和網絡謠言的影響。只有47.3%的未成年網民會有意識地區分是官方發佈還是自媒體發佈。

當前我國未成年人普遍使用網絡,但對不良信息的防範意識不足,是遭受網絡安全風險的高危人羣。有27.6%的未成年網民表示自己曾在過去半年內遭遇過網絡安全問題,如網絡詐騙、網絡暴力、個人信息泄露、賬號密碼被盜等。

國家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政策法規

未成年人保護問題受到普遍關注。聯合國的《兒童權利公約》確立了“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也堅持“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原則。

我國在政策和法規層面不斷完善,爲未成年人建立了保護網絡安全的屏障。2017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第十三條規定:國家支持研究開發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產品和服務,依法懲治利用網絡從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動,爲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2019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出臺《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針對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轉移、披露,進行了詳細的規範。2020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增加了網絡保護專章,保障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爲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也特別關注兒童的網絡安全問題。在兒童與安全領域提出預防和干預兒童沉迷網絡,有效治理不良信息、泄露隱私等問題。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兒童與環境領域提出保護兒童免受各類傳媒不良信息影響。提升兒童媒介素養。2023年中央網信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侵權信息舉報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特殊羣體網絡合法權益保護,依法嚴厲打擊涉未成年人網絡欺凌行爲。此外,2024年專門發佈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具體問題進行了綜合立法。

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策略措施

健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協同共治,社會、網絡平臺、學校、家庭共同參與,形成合力。

首先,推動各級學校完善培養體系。提升網絡素養教育提升未成年人自身的素養和能力至關重要。《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指出,63.4%的未成年網民學習上網技能主要靠自己摸索,只有25.6%的人是通過學校相關課程學習,這表明學校的網絡教育培訓還有很多空間。網絡素養教育應納入各級學校素質教育課程體系。提升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要圍繞網絡法治觀、道德觀、個體安全保護等開展教育培訓。增強安全防範意識,強化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能力,構築自我防線。一方面要強化未成年人網絡使用的保護和引導。另一方面要強調網絡賦權,重視未成年人網絡參與和網絡使用需求,積極培養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增強網絡技能。尊重未成年人的網絡參與權和主體性。

其次,促進互聯網平臺增強社會責任。完善評估和監管網絡平臺具有廣泛社會影響,需要強化自律,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要進一步完善網絡平臺的青少年模式,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從使用時段、時長、功能和內容等方面提供針對性的網絡服務,開發適合未成年人特點的網絡產品。完善青少年模式的內容建設,分年齡、分層次、分類型,針對不同青少年羣體的網絡需求,提供豐富多樣的網絡內容產品,在未成年人的網絡使用權限和網絡消費等方面進行細化管理。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要定期提交社會責任報告,接受主管部門的定期評估,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監督。聯合政府相關部門,加強對網絡平臺的評估監管,開展網絡治理。督促平臺通過內容分類和技術監管,引導青少年破除網絡沉迷。對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和私密信息要強化保護。對個別以青少年爲目標的網絡犯罪行爲要高度重視,嚴加防範。對各種網絡暴力和網絡侵害要重拳出擊,嚴格查處。通過全面監管和網絡治理,建設對未成年人更加友好的網絡空間。

最後,重視家庭建設和家庭教育。強化監督和引導家庭家風家教和未成年人的發展密切關聯。通過家庭建設,強化家長和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的監管責任,在家庭中建設健康合理的網絡使用環境,根據未成年人的年齡、個性和身心特點進行具體的監護引導,強化網絡安全意識。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和監護人自身也需要提升網絡素養,以身作則,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網絡安全教育作爲素養教育的重要內容,應該融入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通過家庭的監督引導,幫助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開展網絡探索和媒介實踐,既有效地利用網絡技術開展學習,休閒娛樂,也要防範網絡安全問題,增強網絡安全觀念,使得未成年人成爲具有創造力和自我保護能力的個體。

未成年人作爲祖國的希望,代表着中華民族未來發展的方向。在充滿挑戰的數字社會中,要推動未成年人積極擁抱數字技術,健全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體系,全面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作者爲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