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外國因素介入國防決策 將成賴清德政府歷史重擔

臺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與安全中心25日上午舉行「2024年國防評估報告」新聞發佈會,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左二起)、和平安全中心執行長李喜明、國防部參事劉立倫出席。記者曾原信/攝影

民間智庫臺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安全中心今(25)日發佈「2024國防評估報告」。基金會董事長黃煌雄指出,國軍當前三大新趨勢是「組織增胖、員額增加、預算增多」,但諸如恢復一年期義務役等重大政策,卻充滿外力的投影;前總統蔡英文執政第二任期間,可說是外國因素介入我國防決策管道最多元、聲量最大的階段,這些將成爲賴清德政府的歷史重擔。

黃煌雄指出,1990年代以來,國軍歷經10年兵力案、精實案、精進案及精粹案的組織變革,一貫精神便是組織減肥或瘦身,然而隨着海軍岸置飛彈大隊等兵力的擴編,以及「提升後備戰力」新增5個常備新訓守備旅,都從根本上逐漸改變先前的趨勢。國軍今後將很難瘦身,卻有可能增胖。預期幾年之間,國軍的總員額就可能回覆到精進案的水平。

黃煌雄說,另一個將被改變的過去廿餘年趨勢,國防預算佔中央政府總預算比重持續遞減。隨着國軍組織增胖,員額增加,加上國際政經格局的變化,美中地緣政治的角力,臺海風雲日趨嚴峻,成爲「全球最危險的地方」,甚至與俄烏戰爭、以阿衝突並列爲世界三大風險;自制或向美國採購武器,都有增無減,所需經費自然更多,致使國防預算加上特別預算的總額,不斷增加。

對於「組織增胖、員額增加、預算增多」三大新趨勢變成國防變革新的趨勢,廿餘年來的國防變革基本成爲U字型,在蔡英文總統第二屆任期內開始反轉攀升,這是蔡政府留給賴清德政府最嚴肅的國防課題。相較於過去廿年的精簡趨勢,如今的三大新趨勢,就已公開的資訊而言,既缺乏周延的規劃,也未看到法定的決策機制與流程,更遑論有提出任何令人信服的論述。

黃煌雄提到,自己擔任監察委員12年期間,和歷任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都有深度的訪談與對話。這些主事者都是在法定的機制與流程下,完成其軍事生涯旅程上重要而艱難的決策,而在決策過程上,幾乎完全不受外力的介入與干擾。當前的新趨勢,特別是一年期義務役的實施,在決策過程上,卻充滿外力的投影,不僅包括外國政府,也包括外國國會議員,乃至智庫學者,各種媒體,退休將領,都想發揮對我國國防決策的影響力。蔡英文政府第二任期間,可說是外國因素介入我國國防決策管道最多元、聲量也最大的階段,此一風氣影響所及,必將成爲賴清德政府的歷史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