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吸管藏癌2/每年20億紙杯無法直接回收 「多這1層」加熱恐染塑化劑

臺灣一年至少丟棄20億個一次性紙杯,且都含有塑膠淋膜,由於資源回收分類相當繁瑣,所以多數會被丟進「一般垃圾」,無法循環再利用。(圖/翻攝自青瓢臉書)

臺灣人愛喝飲料,不只吸管量驚人,根據荒野保護協會推估,臺灣1年至少消耗掉20億個一次性飲料杯,其中又以紙杯居多。別以爲不用塑膠杯,就已盡到環保責任,事實上多數紙杯都無法直接回收,正因爲上面塗有一層塑膠淋膜,這些淋膜也出現在各式各樣的紙製容器餐盒,專家提醒,淋膜紙製品不只僅有部分能循環再生,部分商品加熱可能還有塑化劑疑慮。

2022年4月環保署針對所有一次性塑膠杯提出管制政策,規定連鎖超商、速食、飲料、超市等通路外帶飲料不得提供「一次性塑膠杯」,臺北市去年12月起開跑,其餘如新北市、臺中市、高雄市等皆在今年陸續跟進,除了以降價鼓勵消費者自備環保杯,也規定連鎖超商、速食店要陸續在門市提供循環杯,而業者則轉而以紙杯取代原本的一次性塑膠杯,但仔細查看這些紙杯,雖然外觀看起來是紙,但爲達到耐水耐油效果,內部會上薄薄一層塑膠塗層,俗稱「淋膜」,不只紙杯上有,許多紙製容器、餐盒上都塗有這層淋膜。

塑膠淋膜以PE材質最常見,其耐熱度從攝氏70-90度到90-110度都有,若遇上熱美式、熱湯麪、小火鍋這類液態燙食,就可能產生塑化劑的風險。林口長庚醫院臨牀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常見的塑膠材質大致上分爲7類,各自以1~7號代稱,其中3號的PVC材質含有塑化劑,但不代表PVC之外的塑膠製品就安全,例如淋膜雖然是PE材質,但研究發現部分商品曾受塑化劑污染,所以若是再次直接加熱同樣有「塑毒」問題,建議把盛裝的食物放置瓷盤再加熱較爲安全。

除了食安問題,這些紙杯、紙製容器進行回收時也不能直接當成紙張回收,資源循環署表示,淋膜紙製容器屬於廢紙容器,會先送到專業處理廠,技術分離出紙漿與塑膠之後,紙漿再進行回收,也就是僅有部分能循環再生。生產不含淋膜紙杯、紙製容器的臺灣環保寶內銷外銷業務負責人楊忠達表示,除了回收過程繁瑣,技術分離後的紙漿也很難再製造出良好的紙張。

華紙與早餐聯盟合作推動全紙回收容器,華紙纖維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陳瑞和表示,估計每天可省下15噸二氧化碳排放。(圖/報系資料照)

中華紙漿(簡稱華紙)在2018年時推出無塑無氟的「益利(Easy)系列」,不論是飲料杯、咖啡杯、便當盒等商品,都沒有淋膜、PFAS,可以直接全紙回收,甚至就連手搖飲料上的封膜,都以紙取代塑膠,今年5月更開始於弘爺漢堡、東方美、吉得堡、巨森早餐吧等4家早餐店,推動使用全紙回收容器,華紙估計,以臺灣早餐外食族500萬人推算,每天即省下15噸二氧化碳排放,亦即一年可爲臺灣減排5,000噸二氧化碳,回收纖維可再製成相當於1,700萬包再生影印紙的各式環保紙品。

華紙纖維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陳瑞和受訪時指出,目前多數店家基於成本考量還是傾向選擇含淋膜紙杯與紙製容器,雖然國內使用量少,但華紙的全紙商品在國外卻有不錯的外銷成績,讓陳瑞和忍不住感嘆:「環境友善的好產品,國人卻沒什麼機會使用,真可惜。」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