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文化 路地攜手30年,志願服務暖春運
2010年4月26日,廈門北站投入使用後,青年志願者服務重點旅客。作者/供圖
“這張照片是2010年4月26日廈門北站候車室內,青年志願者正在爲旅客提供乘車指引。這一天,杭深線福廈段正式通車運營,廈門北站投入使用,廈門成爲沿海鐵路快速通道上的一個重要樞紐,一抹抹志願綠在廈門北站穿梭。”
2025年1月14日,廈門車站春運青年志願服務路地合作30週年慶祝活動在廈門北站舉辦。活動上,廈門車站青年志願者羅佳穎通過展臺上的一張張老車票、老照片,和大家一起回顧了30年來廈門車站春運志願服務的點點滴滴。
2025年是共青團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委員會聯合共青團廈門市委員會在廈門車站開展春運志願服務30週年紀念活動。30年來,雙方持續加強春運志願服務合作,面向旅客積極開展文明宣傳、信息答詢、進站引導、幫困解難等志願服務活動,哪裡有需要的地方,哪裡就有青年志願者的身影。
活動現場,來自廈門市青少年宮的小朋友用歡快的舞蹈、熱鬧的器樂合奏讓旅客現場感受濃濃的新春氣息。從廈門大學附屬科技中學新疆班的師生帶來的民族特色舞蹈,再到廈門車站退休老同志的合唱《走進廈門站親情伴你行》,這些聯歡中承載着的滿滿心意和祝福伴隨着旅客走向祖國各地,成爲了旅客回家途中獨一無二的“鐵路風景”。廈門北火車站“小白鷺”服務檯的青年還通過一段手勢舞,展示“青年文明號”風采。
老車票。作者/供圖
“這張紀念站臺票是我在1995年春運期間買的,當時我們和廈門市的青年志願者第一次攜手在廈門車站開展志願服務,那時候旅客數量還沒有現在這麼多。”廈門車站退休職工蔣明生回憶起當年的細節,感慨萬千。熱愛收藏的他用書信、票證等“鐵味”收藏品,記錄着廈門鐵路樞紐和時代的發展變遷。那時候的志願者們,在廈門站僅有的兩個候車室,爲旅客扛包裹、引導乘車、送上祝福,爲遊子歸鄉帶回濃濃春意,爲勞碌奔波的旅客帶來一絲溫暖。
2008年春運,受寒潮的影響,廈門車站的旅客數量和以往比起來增加了很多。廈門車站聯合招募的志願者也從一天幾個,上升到了20餘個。搭起志願者服務檯、燒上幾大桶開水,旅客臉上的惆悵少了,開心的笑容多了,志願者也獲得了滿滿的成就感。這個時候的志願者,從幾個人變成了幾支隊,溫暖的傳遞不斷得到擴散。
春運志願服務的質量和廈門發展的腳步一同向前,不斷提升。2010年,廈門北站投入使用,廈門開啓了一城兩站新紀元。2011年1月19日上午,廈門北站的首個春運在70餘名青年志願者志願服務宣誓聲中拉開帷幕。這一年的春運志願者們有一個共同的溫暖的名字——“暖陽陽”,爲旅客準備常備藥品、列車時刻表、紙杯、紙巾、鞋油鞋刷、環保袋、針線包等,這些小舉措貼心更暖心。
春運志願服務,不僅見證了廈門的蓬勃發展,也陪伴了志願者的成長。謝敏勤是廈門華廈電力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工。2014年春運,她像往年一樣來到廈門火車站當志願者。同樣的熱情,同樣的笑容,不同的是她身邊的“小跟班”如今變成了一米八的大男生了。這個“小跟班”就是她的兒子——詹晨。這已是他們母子第6年參加春運志願活動了,從第一年身高只到媽媽肩膀的稚嫩的小男孩,到如今比媽媽高出一個頭的大男生,永遠不變的是母子二人助人爲樂的精神。
2019年年底電子客票全面推行後,春運志願服務的內容再一次得到豐富。鐵路青年志願者們穿上制服在崗位上爲旅客的春運出行保駕護航,脫下制服在志願服務中繼續發揮“餘熱”。從普通話到英語再到閩南語,他們的“三語”服務,就像“十八般武藝”,助力實現溫馨春運目標。
如今,新建福廈高鐵開通,3個客運站房協同運營,爲廈門的未來發展帶來更廣闊的機遇。“青春志願行 溫暖回家路”主題活動精神在福廈高鐵上延續。隨着今年春運帷幕的拉開,日均50餘名青年志願者在廈門、廈門北站“暖冬行動”中守護旅客出行,助力實現“平安春運、有序春運、溫馨春運,讓旅客體驗更美好”的春運目標。
“我已經是連續5年在廈門站春運乘車了,看到的鐵路風景和這些展示的車票、照片一樣,每年都在發生變化,從匆匆忙忙的旅途到舒適溫馨的體驗,回家路上看到的風景好像色彩都更鮮豔了。”在觀看完“老物件”講述春運故事的展覽後,旅客胡先生有感而發。
30年來,廈門車站路地合作開展春運青年志願服務中暖心的故事、溫馨的畫面、美好的回憶,扣人心絃。未來的篇章,正等着青年志願者們一筆一畫去書寫。
見習編輯:鄭欣宜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