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王定宇王義川踢鐵板 不代表「文革」會停止
劉德華演唱會的「中國人」一曲,綠委委王定宇(右)說他是媚共藝人、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說「非常中國的設計」,但綠營少人附和。圖爲兩人2019年立委補選時同框。圖/王義川競選總部提供
劉德華演唱會的「中國人」一曲,引發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說他是「媚共藝人」、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說「非常中國的設計」,然而幾天下來,不但批評者衆,泛綠陣營也缺乏附和聲量,反而兩人過去的「八千元房客」與「高鐵沒椅背」等笑話又被拿出來揶揄,輿論效果顯然是「翻車」。
事件對「二王」的效應也不一樣:王義川2019年挑戰盧秀燕留下的區域立委,輸給回鍋老將沈智慧,從沈次年又被民進黨新人莊競程擊敗,王的實力可見一斑。此後他藉着發言大膽,博得「憨川」聲名。如今他身具候補不分區立委身分,也是綠營政論節目常客,但若想要挑戰區域立委或縣市長,顯然還有相當距離,因此對其而言,反正抓牢深綠擁促即可,沒有太多其他需要考慮的。
但王定宇身爲資深區域立委,又是派系涌言會大師兄,懷抱臺南市長野心根本不是秘密;然而面對賴總統嫡系林俊憲與地方實力雄厚的陳亭妃,仗本來就不好打,如今搶着挑戰劉德華,顯然認爲可以重施一貫抹紅招式,不料踢到鐵板,對於初選「大業」,顯然只有減分效果。
另一角度,「中國人」的詞曲與編曲,其實都出自臺灣知名音樂人,更重要的是,這首歌寫於1990年代,當時在臺灣,「我們中國人」還是多數人習慣用語。甚至即將到來的民歌五十週年紀念演唱會,如果讓「二王」或其他綠營網紅去檢視節目表,想必也可以抓出許多政治不正確。如果有人搭乘時光機從1980或1990年代來到現今,必然會訝異於,整個社會典範在短短時間內的翻轉。
不能否認,臺灣民衆的自我認同,這卅年確實從「中國人」向「臺灣人」轉移。兩岸分隔已經超過七十年,這是非常合理的結果。然而「臺灣人」是否一定與「中國人」互斥?甚至於「中國」指的是政治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抑或是所有源於中國的華人文化,都算在範圍之內?甚至於說,文化上的認同中國,是否就代表政治上的必然一統?恐怕就都不是必然的關係。
很顯然,對於王定宇、王義川與不少其他綠營旗手,想要型塑的是臺灣與中國的二元對抗論調,如果對「中國人」一詞存着溫情與認同,就代表對臺灣的忠誠度有問題。從操作面也可以看出,這種從強調認同「臺灣」,到逐漸將「中國」污名化的過程,是巧妙地利用多數暴力逐步前進,壓縮少數的空間:此次劉德華究竟是擁有巨星光環,抹紅他容易與廣大粉絲爲敵;但若是外省退將之類,平常就被冠以「米蟲」之類頭銜,一旦他們自稱「中國人」,自然立刻往死裡打。
然而,大家或許記得,蔡前總統才說過,沒有人該爲自己的認同道歉;甚至原本獨派色彩鮮明的賴總統,近日也多次強調中華民國,並且坦言這是國內民意的最大公約數。蔡英文當初的發言曾贏得掌聲,賴清德強調中華民國,也被認爲是向中間靠攏,意圖擴大支持者基礎。然而在民進黨籍總統宣示包容的同時,綠營內部卻總會出現更激烈的獵巫言論與動作,這到底是該說是大家沒趕上元首的腳步,還是這些執政團隊側翼們清楚知道,這纔是元首心裡想講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