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文化經濟協會90週年座談 聚焦臺灣與德語系國家供應鏈合作

中德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陳立恆。(中德文化經濟協會提供)

德國在臺協會代表許佑格(Jörg Polster)。(中德文化經濟協會提供)

中德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陳立恆(右),與德國在臺協會代表許佑格(左)合影。(陳柏廷攝)

1920年代至1940年代,先後曾擔任交通部長及教育部長的留德學者朱家驊博士是近代中德合作的重要人物,其在1933年創立「中德文化協會」,爲當時兩國間的貿易與軍事往來提供許多運作斡旋。在彼時風雨飄搖的混沌中,先進們承接了協會的薪傳,九十年間不僅擴製爲「中德文化經濟協會」,更繼續凝聚起產商學研的民間力量,共同爲臺灣與德語區國家謀求靈活多元的經濟文化交流而努力。

今年正值協會九十週年慶,中德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陳立恆特於10月27日舉辦《國際座談會》,邀集到Sisy Word News主持人,天下雜誌專欄作家,曾任臺灣大學、逢甲大學與亞洲大學講座教授、立法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的陳文茜女士進行主題演講,以及現任德國駐臺代表許佑格、德經處處長林百科、瑞士商務辦事處處長陶方婭、奧地利臺北辦事處處長陸德飛等共七位前後任駐臺代表,與宏碁集團施振榮創辦人、宇智顧問徐小波董事長、宇智顧問吳志揚執行長等企業巨擘同臺暢談,在全球化重組的當下,臺灣與德語系國家面對的產業供應鏈的競合轉變,共研未來合作的挑戰與契機!

德國駐臺代表許佑格於致詞中表示:德國在臺協會與中德文經協會是很重要的合作伙伴,隨着臺灣近日通過了臺積電於德國的投資,是新里程碑,相信未來會攜手共創更多價值與機會。

目前,全球供應鏈正面臨重組趨勢,尤其朝向區域化、在地化、分散化方向發展,更加深企業面對供應鏈的斷鏈風險。甫通過投審會於德國德勒斯登投資35億元設廠的臺積電曾表示,赴德國投資設廠,最擔心的是當地的供應鏈與人力資源問題。研究機構Gartner亦指出,全球76%供應鏈管理階層認爲現今供應鏈的干擾要素較疫情前增加許多,尤其爲了應對供應鏈的危機、兼顧效率與成本的平衡,供應鏈的難題將成爲企業的新常態。

在全球化重組的後疫情時代,中德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陳立恆表示:受到地緣政治波及,臺灣工商團體都急於想擺脫景氣下行及出口受限的困境。臺灣與德語區國家一樣,皆屬於全球重要產業供應鏈中隱形冠軍企業最精最密的國家之列,應在地緣政治中積極創新,建立完整供應鏈的夥伴關係及風險控管,畢竟全球經濟的運行正是無數供應鏈的血氧輸送,最近出臺了許多關於供應鏈方面的收緊情勢,例如,德國新生效的《供應鏈法》(Supply Chain Law)、美國「關鍵供應鏈檢討」(Critical Supply Chain Review)計劃、歐盟「開放性戰略自主」(Open Strategic Autonomy)等等關於國際供應鏈的行爲準則,都是重塑競爭格局的全新挑戰。

國際供應鏈議題爲國內外大小企業深度重視,不僅兩百餘位國內外企業人士共襄盛舉此座談會。會中,首先由陳文茜女士進行專題演講,剖析國際情勢的變化,如何對供應鏈產生影響。爾後的兩場座談會由長期研究跨國投資策略的宇智顧問徐小波董事長擔任引言人,與德國在臺協會代表許佑格(Jörg Polster)、德國經濟辦事處處長林百科(Axel Limberg )、奧地利臺北辦事處處長陸德飛(Roland Rudorfer)、瑞士商務辦事處處長陶方婭(Claudia Fontana Tobiassen)、德國在臺協會前代表王子陶(Thomas Prinz)與歐博哲(Martin Eberts)、德國經濟辦事處前處長魏諾朗(Roland Wein)、宇智顧問執行長吳志揚及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等九位產官學界的專家,共同就供應鏈,文化、教育、環保、科技及未來雙方在新興國家合作的可能等議題,探討國際供應鏈的合作契機,探究市場最新脈動,掌握衍生商機,佈局全球策略。

施振榮創辦人表示,30多年前,與宏碁從德國帶回來科技技術,讓半導體電腦化;近年則專注在臺灣文化發展,走入國際。以及與德國企業合資執行淨零計劃,透過社會公益企業。爲全球做出更多貢獻。很鼓勵德國企業多和臺灣合作,透過技術交流,深耕當地培植人力,帶來更大的競爭力。

奧地利臺北辦事處處長陸德飛(Roland Rudorfer)表示,保持供應鏈的運作順暢,更需要有全球化的力量。所以企業彼此更需要加強緊密合作,以及對環境的永續關懷,就像是許多奧地利的企業,會運用先進科技減少能源的損耗,供應鏈才能更有韌性。

德國駐臺協會許佑格代表表示,德國商會對臺灣企業去德國投資,都有很多的資訊與支持。建議大家能找到市場需求,然後找到利基點發展。談到合作,建議能迴歸到執行者 (人)。例如,臺積電的投資要如何着手,需要專家來協助落地執行。就像是產業與學術的雙方合作,也是我們一直以來在推動的工作。例如從明年2月開始,會有40位德國年輕學者來訪臺灣,先到臺大再到臺積電受訓,就像是合作大使。所以,從訓練到交流,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讓兩方的人能互相理解與合作,也會帶來更多的商機與未來。

德經處林百科處長表示,德國在臺灣是第二大投資國家,主要以能源相關。而近日,由於臺積電要來德國投資,衍伸許多當地企業也將成爲臺積電供應商,或若臺灣企業能前往德國投資,成爲其供應鏈上的夥伴。足以可見,龍頭企業投資帶來的效益與影響。不僅創造,更是把機會帶到市場,相信將會帶動更多臺德的合作,深化彼此在供應鏈上綿密的合作。而且多元化,更能活化供應鏈上的發展。

座談會中,大家一致認爲,臺灣與德語區國家及其企業應儘早建立互補可靠、又環環相扣的夥伴關係,讓供應鏈既能保持血氧充足的暢通無阻,又能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協作效力,以利未來強化建立彼此的互惠利益及合作發展,爲新全球化時代帶來一個區域平衡與在地精進的供應鏈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