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8月軍演已然翻轉解放軍 1995/6年軍演受挫形象

9月1日新設的智庫「和平與安全中心」,執行長是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董事長是前監委黃煌雄(右)。(呂昭隆攝)

根據和平與安全研究中心報告指出,回顧1996年臺海危機,由於美軍於1996年3月派遣兩支航母戰鬥羣(Carrier Battle Group CVBG)介入臺海軍演,致使解放軍知難而退,不得不放棄原演習之計劃目標,包含轉用演習兵力進佔外島等規劃。此一重大挫折影響解放軍後續建軍與備戰之方向至深且廣。自此之後,所有對臺作戰預案,都需要先考量美軍可能干預的方式與強度,可視之爲解放軍的"1996症候羣"。

1996年軍演之後,中共痛定思痛,解放軍先後向俄國採購了8艘KILO級潛艦、4艘現代級驅逐艦、72架蘇愷-30戰。並藉由直接或間接的技術移轉,發展元級潛艦,052A、052D、與055型驅逐艦,殲-11、殲16、與殲20等戰機,成爲具有約350艘戰艦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軍,同時也成爲擁有超過千餘架第四代先進戰機,與第五代隱形戰機,東亞區域內規模最大的戰術空軍。此外,在飛彈發展上,完成攻艦彈道飛彈東風21D與東風26的研發與部署,以及近期公開的東風17超高音速反艦飛彈的完成列裝。加上北斗衛星系統的建置完成,完備了「反介入與區域拒止 (A2AD)」的作戰構想。

今年八月軍演,解放軍也展示了運用導彈執行威懾行動的能力,印證了2003年解放軍國防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懾戰一書《懾戰:導彈威懾縱橫談》所述內容。特別是,「向侵入之航母戰鬥羣前方或側翼發射精準導彈,使敵心生畏懼撤離我方水域...見好就收。」的敘述。解放軍在兩次演習中的飛彈試射科目,主要使用東風15型彈道飛彈。經過26年的改進,此型飛彈之精準度受益於北斗衛星的導航功能,已經大幅改善。在1995/6臺海危機使用之東風15型飛彈,其圓周誤差率(Circular Error ProbableCEP)爲300至600公尺。今年八月軍演,解放軍如使用東風15B型飛彈,其CEP爲15-50公尺。如使用最新型之東風15C型飛彈,其CEP僅5-15公尺。也達到懾戰一書所述,「確保精準打擊防止誤傷,致授人以柄造成戰略被動」的要求。

解放軍兩次軍演在彈道飛彈試射科目之外,也均有海空兵力攻擊操演以及兩棲登陸演習。不同之處在於,1995/6軍演此類演習均限制在臺灣海峽西面,而今年八月軍演除兩棲登陸演習之外,海空軍的聯合操演均在海峽中線以東,甚至接近臺灣本島。依據媒體的報導,解放軍最新型的055型大型驅逐艦,以及新式隱形戰機殲-20均在演習兵力之列。

今年八月軍演,儘管彈道飛彈的試射與1995/6軍演相似,海空聯合演習卻大幅接近臺灣本島,中共戰機跨越海峽中線,戰艦接近臺灣本島鄰接區(contiguous zone)。但是美軍航母打擊羣(Carrier Strike GroupCSG)卻遠在臺灣東部500海浬外之海域巡弋。從解放軍的角度看,此次在臺灣周遭的軍演,美軍並未介入,僅有偵察機在周邊觀察,主戰兵力的航空母艦打擊羣則遠在數百浬之外。因此其最大收穫之一,便是湔雪1995/6軍演之挫折與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