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是踩到西方尾巴,而是踩到它們的命根子了!

國外對中國市場研究專家雷小山寫道:德國可以出口寶馬奔馳,意大利可以出口法拉利,美國可以出口福特和特斯拉,但中國出口比亞迪卻是邪惡的。

中國和西方的戰爭並不是因爲中國大量出口商品,而是出口的商品價格越來越讓它們不爽或者說是不安了。中國可以出口鋼鐵,鞋襪,衣服,但絕不可以出口汽車,高端手機之類,原因很簡單:中國的商品越來越高端,越來越品牌化,越來越高利潤,已經踩到西方的命根子了。

但中國卻並沒有理會它們,而是繼續快速發展,不僅在科技與高端製造業領域挖它們的牆角,而且還在貨幣上攻城拔寨,人民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加快在全世界流通。

所以,西方沒有選擇,唯有利用自己殘存的力量去阻止中國,即使是打臉自己也顧不上了,保命要緊。而中國也沒有選擇。

近年來,自主客車品牌“出海”步伐加快,更是對世界客車發源地歐洲開啓“搶灘登陸”。其中,以中通客車爲代表的中國客車企業,憑藉在新能源領域的深厚積澱以及豐富的海外推廣經驗,大力開拓歐洲市場,爲當地道路交通綠色轉型發展貢獻了中國方案。

如今,中通客車已經成爲葡萄牙最大的新能源客車供應商,市場佔比超過50%。

中通旗下的純電動客車更是批量投放在波爾圖、里斯本、法魯、科英布拉、塞圖巴爾等11個葡萄牙重要城市,服務人羣達600多萬。

如今,中通新能源客車不僅成功紮根葡萄牙市場,還陸續在德國、保加利亞、奧地利等歐洲國家投放運營。從亞非拉到歐洲,中通客車的“出海”之路越走越穩、越走越寬。

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成爲中國外貿出口的新三大主力,其中新能源相關鋰電去年總共出口額0.34萬億,已經超過汽車、玩具等傳統行業的出口額。中國的鋰電出口量佔全球70%,正負極出口量超過了80%,在全球範圍內處於絕對壟斷地位。在2021年和2022年,國內一、二級市場,共有超過一千支基金在關注新能源賽道,整個市場有超過千億級別的資金投入。

奧地利有意購買比亞迪電動汽車作爲公務用車,這一消息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這一採購計劃不僅體現了奧地利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認可,更是中國汽車走向國際市場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除了電池技術的優勢,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在設計、性能和用戶體驗方面也都有顯著提升。它已經覆蓋了19個歐洲國家及地區,並連續斬獲海外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