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跌得最慘的專業,今年徹底崩了,學生連夜“提桶跑路”
今年的高考報考專業,最不受歡迎的專業是什麼專業?
根據各大院校招生情況顯示,土木工程首當其衝。
近年來,土木工程專業在中國頂尖大學逐漸消失,許多大學錄取人數大幅下降,有些院校甚至不得不調整專業,將土木和其他專業合併在一起,還被人們稱爲“天坑專業”。
尤其最近一個熱搜,更是坐實了“天坑之選”。
武漢某頂級高校,大一建築學新生,剛開學就集體跑路。原本40多人的班級,現在只剩下4個人。
今年高考,寧夏的一位考生,以438分抄底同濟大學,河北一考生也憑藉665分數撿漏了清華大學土木專業,真可謂選擇大於努力。
爲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這些年土木工程專業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滑鐵盧?
土木工程,曾經最熱門專業,這和當時的經濟發展方向和大環境不無關係。
90年代末期,中國進入大基建時代,全國各地到處都在蓋房子、修路、修各類公共設施,累計投入的成本高達百萬億元。
2006年—2015年,可謂是土木工程專業的黃金階段,不僅見證着摩天大樓的拔地起,也孕育出了鼎盛時期的土木專業。
截止到2020年底,中國高鐵的總里程碑達到了3.79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慶油田生產曲線達到6000.08萬噸,昆柳龍直流工廠,更是創下19項電力技術的世界第一。
這些輝煌成就,無不是每個土木工程的真實寫照。高鐵、公路、鐵路、城鎮化建設、基礎設施等,也都書寫着土木工人的奇蹟。
當然只要做這個行業的人,都賺了大錢。
看到如此紅利的專業,全國高校立馬就開始擴招,有的學校連老師都沒有,就敢開設建築與土木工程專業,光2008年就開設土木專業的有392所,到2022年,數量達到572所。
而在2021年,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科排名,已經連續5年蟬聯第一。
而土木工程專業也確實沒讓人失望,很多土木專業學科的學生畢業後就可以順利找到工作。
一畢業就開始跟進大項目,之後一路晉升。
在建築行業,還有個專用詞“三總五項”,即土木學生進入工地,三年就能當總工,五年就能做項目經理。
就是這樣一個當年火遍各大院校,一片難求的金飯碗,如今卻被許多高考生家長和避而遠之,甚至稱爲“天坑”。
從三總五項到“天坑”,土木工程爲何淪落至此?啥時候開始落魄的?
物極必反,這是生物鏈的自然規律。各大院校的招生讓土木工程一夜之間人滿爲患。
再加上受全球經濟放緩、供應鏈問題及地緣影響,大量基建項目停擺。
2021年,三道紅線,恆大開始暴雷,2022年全國房地產行業都在煎熬,2023年地方財政緊缺,大量公共基建項目也基本都停止。
2000年到2023年,市場對土木工程的需求開始下降,土木專業也迎來寒冬。
今年更誇張,整個上半年,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僅有4.37億平方米。
一邊是建築行業集體暴雷,很多公司近半年都沒有發工資,另一邊大量的土木工程畢業生扎堆往設計院裡擠。
據說現在很多設計院招實習生,工資僅有3000塊錢,可即便如此,還是有大量畢業生去搶着加班。
今年,互聯網一條帖子“清華大學將停止土木工程專業招生”也引起不少轟動。
清華大學表示是教育改革正常的專業調整,這樣的調整也無疑是土木工程專業招生受阻的因素。
就連互聯網上,網友們也調侃,給土木工程定了“七宗罪”:薪資少、閒雜事多、沒有假期、關係戶氾濫、工作環境差、人員流動性大、顧不上家庭等。
這些並非無稽之談,也確實證實了土木工程的艱辛並不像其他專業出來,可以坐在高檔的寫字樓裡。
土木工程哪怕你是985、211畢業,都要經歷工地風吹日曬。
以前中鐵中建的普通員工加上績效年終獎一年可以達到20萬左右,而現在各行業都在降本增效,酬薪不如以前。
種種緣由,讓土木工程專業呈現了滑鐵盧式的下跌,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
從2022年開始,同濟大學土木與環境專業計劃只招1名,在河南招生時,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系專業分數也是直線下降。
甚至有些院校不得不將土木工程與其他專業合併或者是給土木工程取個高大上的名字吸引學生們,比如計算機輔助工程設計專業、智能健康監測工程專業、智慧城市工程專業等。
就連清華大學也不例外,2017年清華大學開始將原來的土木、水利及工程管理等單一專業合併成土木水利海洋工程。
但即便這樣,也不可避免土木專業甚至整個建築行業迎來的寒冬期,土木工程不僅就業率越來越低,離職率也越來越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未來地下城市研究院院長陳湘生,在採訪時說出土木專業未來走向。
他說:“我們國家至少還有30到40年在極端環境極端條件上的基礎設施要建設,尤其在西南、西北,比如機場、隧道,飲水工程。”
的確,隨着社會經濟環境變化,土木工程專業雖然現在進入寒冬期,但是未來仍舊是一個國家建設必不可少的專業。
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勢必會隨着經濟發展而增加,再加上國家戰略推動,也爲土木工程奠定了市場前景。
隨着智能化越來越成熟,土木工程領域也會迎來新興方向。
雖然現在人工智能不斷在完善,但是有些事情永遠是代替不了人工的,引進智能化就需要人爲操作。
在未來,土木工程或許會從以往的模式脫殼出來,轉向新的模式。
智能+人工、智能+各類數理化,是現在學校招生的模式,也是適應未來環境更好的決策。
在國家戰略的推動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需求中、智能建造的興起以及跨學科融合的機遇下,土木工程專業也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當然,這只是未來的走向。
而那些高考填報志願的莘莘學子、還有那些即將大學畢業找工作的大學生們,能否能夠等到土木走過寒冬?
參考文章:
1、浪潮工作室:《從熱門到天坑,土木工程走對了哪幾步》
2、人言財經:《土木工程:從“強迫頭”到“無人問津”》
3、VisionConnect:《從熱門到天坑,土木工程的教訓你究竟看懂了多少?》
4、世界建築設計聯盟:《又是土木工程類專業!未來還有發展前景嗎?》
編輯:柳葉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