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四大罪人,每一位都讓中國倒退百年,最後一位人人喊打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着無數的英雄豪傑,他們爲了國家、民族的繁榮富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也有一些人因爲他們的所作所爲,成爲了歷史的罪人。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中國歷史上三大罪人,每一位都讓中國倒退數百年,最後一位人人喊打。

賈南風

在中國歷史上,如果要算“醜人多作怪”的代表,那麼賈南風無疑是第一人。她的容貌之醜陋令人難以形容,而她的行爲之惡劣更是讓人心生畏懼。她不僅因爲長相醜陋而廣受人們詬病,更因爲策劃“八王之亂”而被後人罵爲禍水。

賈南風不僅相貌醜陋,而且生性善妒,對於任何可能威脅到她地位的人,她都會毫不猶豫地採取行動。她的殘忍和冷酷無情,使得許多無辜的人因此遭殃。她的行爲成爲了後來許多野心家效仿的榜樣,使得整個晉朝時期的社會動盪不安。

在晉惠帝時期,由於皇上的懦弱無能,朝政實際上是由皇后賈南風把持的。她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權力,勾結一些大臣,發動了八王之亂。在這場混亂中,她逼死了儲君,企圖奪取政權,實現自己的野心。

賈南風的善妒成爲了她暴戾的根源,她對於任何可能威脅到她的地位的人都會毫不猶豫地採取行動。在她的統治下,不知道有多少無辜的人慘遭毒手。她的行爲直接導致了天下大亂,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如果不是賈南風在朝中攪弄風雲,百姓也許不會遭受如此黑暗的日子。

安祿山

安祿山,一個曾經備受唐玄宗器重的大唐將領,曾執掌三州,掌握重權。然而,他的內心卻一直懷有反叛之心,這使得他成爲了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

在唐玄宗的庇護下,安祿山逐漸掌握了更多的權力和資源,他的野心也隨之膨脹。他開始秘密地與外族勾結,企圖顛覆大唐的統治。他的行爲引起了朝廷的警覺,然而唐玄宗卻並未對他採取行動,這使得安祿山的勢力越發壯大。

終於,在與楊國忠的爭鬥中,安祿山發動了叛亂。他率領着大軍,向長安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大唐的軍隊在安祿山的猛攻下節節敗退,長安城陷入了混亂和恐慌之中。

安史之亂的爆發,使得大唐的國運急轉直下。曾經繁榮昌盛的長安城變得蕭條破敗,百姓們流離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各地的節度使紛紛獨立,中央政府的權力被削弱,大唐的統治陷入了混亂之中。

在這個動盪的時代裡,外族入侵、宦官干政、藩鎮割據等問題相繼出現。大唐的國力被消耗殆盡,整個中原大地陷入了長達百年的混戰之中。

安祿山的叛亂不僅摧毀了大唐的輝煌,也給中原大地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石敬瑭

在五代十國的紛爭時期,有一位名叫石敬瑭的君主,他的行爲不僅改變了歷史的進程,而且爲中國帶來了長達四百多年的動盪。他的決策不僅影響了當時,而且深遠地影響了後世,甚至連大宋的滅亡也要歸咎於他。

公元934年,李嗣源的去世使得皇位繼承的問題變得複雜起來。兒子李從厚剛剛繼位,便被養子李從珂迅速奪取了權力。剛上位的李從珂,統治並不穩定,他急需把兵權收入自己的手中,從而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當時有一部分兵權掌握在石敬瑭的手中。然而,當李從珂罷免石敬瑭奪兵權時,最終逼迫他造反。

不過,石敬瑭的力量終究難以與整個國家抗衡。在面臨被消滅的危機時,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爲了求得生存,石敬瑭決定向北方的契丹,也就是後來的遼國,獻出了幽雲十六州。

石敬瑭的這一行爲並未結束,他甚至俯身稱臣,認契丹皇帝爲爸爸,這一舉動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使他成爲了赫赫有名的“兒皇帝”。

這個決定對石敬瑭個人而言或許是出於無奈,但對整個中國歷史而言,卻是遺患無窮。這個決策爲契丹入侵中原敞開了大門,也爲後來的大宋王朝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後來,在契丹的協助下,石敬瑭成功抵擋了後唐的進攻,並逐步反攻,最終攻入洛陽,徹底滅亡了後唐。他順勢登基稱帝,建立了後晉政權。然而,石敬瑭的這一舉動,卻讓他揹負了千古罵名。

其中,最爲人詬病的就是他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幽雲十六州,作爲中原地區的天然屏障,其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此舉使得北方少數民族南下再無任何阻礙,猶如打開了中原的大門。

從此,農耕區的人民開始遭受長期的襲擾和掠奪。他們生活在恐懼之中,無法安居樂業。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兩宋時期。期間,數百年間,宋朝一直致力於收復燕雲十六州,但最終卻無功而返,直至滅亡。

慈禧

慈禧,這位晚清時期的重量級人物,身處歷史的風雲變幻之中,似乎總是以一種微妙而複雜的方式影響着清朝的命運。她是葉赫那拉氏,咸豐皇帝的嬪妃,同治皇帝的親生母親,雖然並非皇帝,卻在某種程度上勝似皇帝,掌握着無上的權力。

這位老太后幾乎控制了所有的政令,權力如同流水一般,從她的手中流淌出去,影響着整個國家的運作。清朝的同治皇帝的死,無疑與慈禧有着密切的關係。這種權力,既讓她成爲了一個傳奇,也讓她揹負了無數的爭議。

八國聯軍侵華,如同狂風驟雨般席捲而來,他們貪婪的目光瞄準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寶物,貪婪的手爪伸向了中國的土地和人民。他們在中國的土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種惡行已經超越了人類文明的底線。

火燒圓明園的場景,彷彿一幅殘酷而壯烈的畫卷,熊熊火焰吞噬了這座曾經的皇家園林,也吞噬了中國人民的尊嚴和驕傲。義和團被消滅,清政府被迫簽署更多的不平等條約,這一切都在慈禧太后的冷漠和自私中得到了驗證。

慈禧太后,手握權力的利劍,卻只關心自己的權位和享受。她對國家的災難視而不見,對人民的苦難漠不關心。她一次次地簽署不平等條約,一次次地戰敗,卻沒有任何反思和改變。

雖然曾經展開過洋務運動等一系列補救措施,但最終還是在和日本的甲午戰爭中以北洋艦隊的覆滅宣告失敗。戰爭的失敗不斷帶來賠款和割地,國庫空虛,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然而,慈禧的奢靡之風卻愈演愈烈,軍隊的軍餉都被她用來修建頤和園。在國家和享受之間,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正是由於慈禧太后的獨裁統治,清朝更加衰敗,中國的貧窮和積弱愈發嚴重。這個晚清時期的中國,思想愚昧、政治混亂,沒有一項值得炫耀的成就。慈禧太后的自私和權力慾,不僅使清朝陷入了更深的困境,也使中國人民承受了更多的苦難和屈辱。

綜上所述,中國歷史上這三位罪人帶給國家和人民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他們的行爲不僅僅讓中國倒退了幾百年,也讓中國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傷害。我們應該銘記這些歷史教訓,珍惜現在的和平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