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魔幻第一城,藏着16000座最魔幻的大橋!

外地人去重慶玩,重慶人去大橋下玩!

春節期間,重慶再次成爲全國遊客熱門目的地,在大批遊客“攻佔”重慶之時,重慶本地人也把遊覽目的地定在了尚未被遊客發現的白居寺大橋。

提到重慶,人們最先想到的是:山城、霧都、火爐、溫泉之城、火鍋之城、8D魔幻城市、賽博朋克之城等等標籤,其實重慶還有另一個標籤——

“中國橋都”

重慶打卡“新秀”——白居寺大橋。 攝影/遊力克

茅以升橋樑委員會2005年的年會上,重慶就已經被授予“中國橋都”的榮譽稱號。在嘉陵江或長江上坐兩江遊輪,隨手一拍,就能多橋同框。

重慶曾創造過17項世界橋樑紀錄,擁有過世界上最長跨度的鋼拱橋,世界上最長的鐵路鐵軌兩用拱橋,世界上第一座斜拉橋……

重慶橋樑建成時之最。 製圖/九陽

據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底,在全市範圍內公路、鐵路、市政橋樑共計14267座(公路11101座、鐵路1488座、市政1678座),至2024年2月,這個數字更是增加到16000餘座,橋型覆蓋樑橋、拱橋、斜拉橋、懸索橋、剛架橋等五大橋型。

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重慶大橋之上,走車,走人,更走心。

每到重要節日,重慶能爲遊客封橋改路,重慶的橋之美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種社交媒體與美圖分享之上。你在橋上看風景(洪崖洞),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假日重慶橋,主打“人人人人”。 攝影/張坤琨

重慶爲什麼這麼多橋

在重慶,很早以前把去渝中區(渝中半島)叫“進城”。相信很多重慶人現在依舊能回憶起坐輪渡進城的日子——排着長龍的人羣,默默地等着輪渡來回渡過長江,小孩子們看着江對岸近在咫尺的“城裡”,急得哇哇大哭。

重慶是一座誕生在平行嶺谷上的城市。十餘條走向近似的山嶺,從東北向西南縱貫大地,綿延千里,中國絕無僅有;這裡被稱爲“8D魔幻都市”,大巴山、武陵山、大婁山將其重重包圍,使得這裡山地、丘陵面積佔了90%以上,山城名副其實

俯瞰城市山水,隨手一數就有十幾座橋。 攝影/張坤琨

山勢既定,重慶境內降水豐富,河流衆多。長江、嘉陵江、烏江、涪江、綦江、大寧河、阿蓬江、酉水河等河流從各方匯流而來,在嶺谷之間與山石峭壁衝擊、切割,並將這種無限的活力與奔流的力量傾注到了重慶人的骨子裡。

衆多的山川河流造就了重慶獨特的地理環境,無論是輪渡還是索道,在便捷性和交通運輸能力上都難以與橋樑相比。而正是對順暢交通的渴望,催生了重慶“橋都”的地位。

“輪渡、索道、橋”,堪稱重慶交通三劍客。 攝影/張魏風

重慶人在很早便開始造橋。據推測距今4000年前,就有巴人修建一些原始的木便橋、跳墩橋;東漢時期(25-188年)重慶出現了第一座石拱橋;而現存最老的石拱橋榮昌施濟橋,距今也有上千年曆史。

橋樑帶着交通的優勢顯而易見,成立直轄市後,重慶人開始瘋狂地造橋。

建設中的南紀門軌道大橋,極富規則之美。 攝影/史典

自1986年,特別是重慶直轄以來,加大了公路建設力度。先後在長江、嘉陵江、涪江、烏江等河流上建橋。僅直轄當年的1997年,重慶便開通了涪陵長江大橋、萬縣長江大橋(現名萬州長江大橋)、豐都長江大橋、江津長江大橋、李家沱長江大橋共5座長江大橋。在此後,數十座跨江大橋也相繼開通——

長江跨江橋樑數量排行,重慶第一。 製圖/九陽

世界最大跨徑連續剛構橋——主跨 330 米的重慶長江大橋複線橋、世界最大跨徑鋼管混凝土拱橋——主跨 460 米的巫山長江大橋、世界最大跨徑公軌兩用剛構橋——主跨 420 米的系杆拱組合橋樑重慶菜園壩長江大橋以及“世界拱橋之王”——主跨 552 米的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在重慶先後建成。

朝天門長江大橋夜色獨好。 攝影/張坤琨

到如今,百餘座大橋橫跨重慶幾條大江的江面,汽車、火車、高鐵、軌道交通、摩托車、自行車、行人,乃至天然氣管道,都可以藉助大橋安全、快速地渡過滔滔江水,跨越天塹。重慶成爲當之無愧的“橋樑博物館”:

這裡不僅有着白居寺大橋的“星際穿越”,南紀門軌道大橋上白色的燈光也猶如“月光撥絃”;而豎琴狀造型的千廝門嘉陵江大橋與的東水門長江大橋一道,構成全球首個“雙子橋”奇觀…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與東水門長江大橋。 攝影/張坤琨

這些橋樑,也成爲了重慶城與人聯繫的“橋樑”:每到大型假期時節,重慶市民都會收到這樣一條短信:

“渝中解放碑、洪崖洞、朝天門、來福士、大劇院、長嘉匯等旅遊景點,人員密集,請本市市民錯峰出行,爲市外遊客提供遊覽方便,展示重慶市民良好形象! ”

隨之而來的,便是對洪崖洞之上千廝門大橋的交通管制,封橋迎客。

千廝門,遊客再多 也阻擋不了洪崖洞夜景的魅力。 攝影/張坤琨

重慶擁有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強大能力。在這裡曾經有大山攔住了人們的去處,現在人們用深邃的隧道和架在空中的立交橋克服了這一切。這座城市也因壯觀的基礎設施和錯綜複雜的道路而聞名,而現在,是重慶人向大家展示這一切的時候。

解放碑、朝天門,風水好幫你修座橋。 攝影/lionelneng

飛躍兩江天塹變通途的重慶

跨江大橋,是重慶特別的一道風景。

中國長江上已建的橋樑約100多座,而在重慶流域長江跨江橋就有40餘座,超過了總數的三分之一,並創下了多個世界第一。曾經一個山地崎嶇的城市,已然成爲一個國際化的交通樞紐,橋功不可沒。

跨江大橋是重慶交通必不可少的一份子。 攝影/張坤琨

截至2023年,重慶僅主城區便有17座跨長江公路大橋、21座跨嘉陵江公路大橋,更別提鐵路大橋與軌道大橋……在重慶主城區,你就幾乎能看遍所有的橋樑類型。

從拱橋、樑橋、剛架橋、懸掛橋到懸索斜掛橋,從最大的石拱橋到全主城實現5G覆蓋公路的跨江大橋,從世界最大跨度的樑橋到世界最大跨徑公軌兩用結構拱橋……

你全都能在重慶找到。

圖一 重慶主城都市區(部分)跨長江橋樑示意; 圖二 重慶主城都市

重慶特殊的地形以及重慶人對美好的追求,又讓這些大橋有着各自不同的造型。

在巴濱路的白居寺大橋,設計靈感來自山水之城,一開放便因爲水滴狀的橋墩酷似星際穿越的場景,在網上火了,並且被外交部點贊。每天來到白居寺大橋的遊人絡繹不絕,讓這裡形成一幅重慶煙火之氣與未來科幻和諧共存的畫面。

白天的白居寺大橋,自帶“科技大片”感。 攝影/張魏風

在南濱路的菜園壩長江大橋,建成時是世界最大跨徑公軌兩用結構拱橋、世界最長鋼箱拱樑跨距(420米)、世界首次採用纜索吊機安裝的大橋。南區橋頭的蘇家壩專門修建了一個觀景平臺,正觀這座鋼鐵巨龍的震撼。

石板坡長江大橋,也叫重慶長江大橋,是重慶中心城區在長江上的第一座橋樑。兩岸的橋頭聳立着4座雕塑“春夏秋冬”,它們時刻展示着重慶的力與美,且各有象徵——相信“老重慶人”都有印象,最早的雕塑一絲不掛,傾情展現着改革開放後,重慶人對力與美的嚮往。在上世紀80年代被保守人士投訴後,才爲其批上了薄紗,但這並不影響它成爲重慶城市雕塑形象代表之一, 2019年《春夏秋冬》入選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石板坡長江大橋橋頭的雕塑,是重慶美學代表。 左圖攝影/史典 右圖

鵝公巖長江大橋,建成時是世界最大跨度的自錨式懸索橋,有獨特的門型雙塔設計,這讓它在長江上獨樹一幟。如今,鵝公巖軌道專用橋的“合併”以及軌道交通的穿行,讓龍騰大道和謝小路路口交匯處的天橋,成爲最佳觀賞地。

鵝公巖大橋,門型雙塔設計獨樹一幟。 攝影/高尤愷

千廝門嘉陵江大橋,與東水門長江大橋共爲“雙子星”,是世界最大跨度單索麪雙桁片部分斜拉橋,有着天梭型雙橋塔劍指天穹配上斜拉索和紅色橋身。橋旁的洪崖洞似乎觸手可及,每到夜晚,大橋燈帶亮起宛如兩條綵帶橫亙兩江,充分展現重慶的“山水城橋”之美,吸引了無數遊客觀光打卡。

千廝門大橋與渝中區城市建築。 攝影/朱露翔

牛角沱嘉陵江大橋,建成於1966年,是重慶最早的一座跨江公路大橋。已經工作58年的它是重慶主城的一個歷史寫照。

還有重慶第一座跨江大橋白沙沱大橋、聯結兩江新區與西永微電園區雙碑嘉陵江大橋、建成時爲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橋朝天門大橋、有着巨大中國結的寸灘大橋……重慶正在用數不清的橋樑,爲橋都而正名。

大佛寺大橋。 攝影/史典

在重慶,最複雜的不是女孩心思而是這裡的立交橋

重慶橋都之名,不止是來源於大江上的鋼鐵巨龍,也來自那些如盤龍般的交通樞紐。

“某度導航提醒您,前方經過最複雜的立交橋——盤龍立交,請切換至另一個導航爲您服務。”

“某德導航提醒您,請關閉導航,找一個本地人問問。”

盤龍立交橋,無差別繞暈每個外地人。 攝影/遊力克

這是網絡上對重慶立交橋複雜程度的調侃。重慶除了跨江大橋讓人記掛,立交橋也憑藉讓導航暈船、“走錯一步就是重慶一日遊”的實力,在網上頻頻“出圈”。

37米高,20條匝道,連接8個不同方向,5層互通式……盤龍立交(黃桷灣立交)用最複雜的方式,讓老司機也想哭出聲來。

重慶的橋有時候是駕駛員的噩夢,也有時候能讓人爽到“飛起”——區別於錯綜複雜的盤龍立交,72米落差的蘇家壩立交則讓司機們體驗了一把有恍若駕駛飛機的速度與激情。

蘇家壩立交橋,重慶限定版“速度與激情”。 攝影/張坤琨

立交橋,是實現高速公路車輛出入和改善城市交通的重要手段。重慶最早修建的立交橋是 1930 年建設成渝公路時,在沙坪壩區山洞修建的螺旋展線公路跨線橋——老鷹巖立交,距今己有80年的歷史,它是我國早期跨線橋的典範。

它是四川公路建築史上第一座跨線橋, 後來被稱爲中國第一座“立交橋”。這裡才建成時的風光,在《巴縣誌》中能找到一二:

“公路盤旋數匝,繞山而上,橋橫跨兩峰,長逾十丈,西行車先行橋底,包山盤旋迴至橋面通過,進入山洞……氣勢宏偉,巧奪天工也。”

重慶南岸區融僑立交,當代強迫症福音。 供圖/視覺中國

上世紀40-70年代,重慶開始在北川鐵路、綦江鐵路、成渝鐵路、川黔鐵路、襄渝鐵路上分別修建了多處立交橋。

1980年7月1日, 與重慶長江大橋同步建成的兩座環形立交拉開了重慶修建互通立交橋的序幕——1985年9 月牛角沱立交橋建成,這是重慶第一座具有獨立轉向匝道的立交橋;1993 年7月建成的菜園壩立交是重慶第一座定向式立交橋, 爲重慶修建高級立交橋之起始。

奔馳在菜園壩立交橋的“黃色法拉利”。 攝影/劉樹逸

正是由跨江大橋帶來的發展速度,重慶立交橋也越來越多,越來越“起範”。除了最複雜的立交橋和最刺激的立交橋外,重慶立交值得看的還有很多。

事至如今,“80後”的重慶人依舊記得,首次經過牛角沱立交時的豪氣。1984年通車的它由兩條相交道路與8條匝道、4個地下行人通道組成,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它承載了老重慶人對現代立交橋最初的回憶……

牛角沱立交、輕軌同框。 攝影/張坤琨

老重慶人同樣還記得,在陳家坪立交通車之前,重慶主城核心區西部大堵車的困境一直沒有得到解決。2005年通車的它,採用完全式的人車分離,大大緩解了那時沙坪壩到九龍坡、九龍坡到渝中區的交通壓力。

陳家坪立交橋,完全式人車分離。 供圖/視覺中國

而本爲菜園壩長江大橋引橋的菜園壩立交,其多變的匝道與獨特的造型,配合複雜的地形,成爲迄今爲止拍照打卡“常青藤”。

除了這些,還有五里店立交、黃葛渡立交、黃花園立交、楊公橋立交、四公里江南立交、北橋頭立交和直家院子立交等數百座造型各異的立交橋。這些立交橋無論在設計技術上、使用功能上、工程規模上,都達到了國內的先進水平,它們不僅緩解了重慶交通擁塞狀況,而且成爲重慶山水城市新的景點。

俯瞰鵝公巖立交 城市與橋融爲一體。 攝影/高尤愷

網不網紅不存在我們鬥(就)是喜歡爆火的人間

70餘年前,沒有任何橋樑連接兩岸,這裡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因其獨特的山水地形、陡峭的山坡和寬闊的河流,當時的這座城市與其他地區隔開來,制約了當地人的發展。但重慶人從未退縮,努力改變困境。

一座橋的修建,使得一方水土通達寬闊;無數橋的修建,則圓融了一座城的百味人生。

老君洞南天門俯瞰城市全景 高樓大廈、江水、橋樑和諧統一。 攝影

橋上堵車讓人“哦豁(本地方言抱怨的語氣)”連天,而橋下的人間煙火,也別有洞天。

在黃花園大橋北橋頭下,數個足球場的燈光亮徹黑夜;東水門大橋增設電動扶梯和垂直升降梯;在白居寺大橋下,廣闊的江灘與小攤小販的吆喝聲讓這裡變成天然的夜市;千廝門大橋拓展“城市陽臺”,一對對情侶面對洪崖洞拍出了浪漫的照片;在石板坡長江大橋下,時隱時現的珊瑚壩由戰時機場變爲大型跑馬場,再到現在的江心公園……

左圖:北濱路橋下彩虹步道。攝影/鄭小委 右圖:沙坪壩區中渡口碼

隨着一個個跨江大橋品質提升工程的實施,車流不息的橋樑變身城市巨型“觀景臺”,江水圍繞重慶人的母城,橋也成爲重慶人生活中抹不去的印記。

當然,重慶人的創造力遠不止於此,整個城市,都展現着重慶人的聰明才智與重慶城的不可思議:

重慶石門嘉陵江大橋下,是夏日玩水的好去處。 攝影/遊力克

俯瞰全重慶的鵝嶺、重新翻修的重慶老街巷代表十八梯、掛在峭壁上的山城步道、是1樓也是20多樓的魁星樓……這些無一不顯現出濃厚的山城氣質。

多山、多江、多雨、多霧的環境,加上繁複多樣、不拘一格的橋樑,塑造了重慶極爲獨特的城市氣質。

立於霧中的郭家沱大橋 默默撐起,重慶人的交通需要。 攝影/史典

這是獨屬於重慶的“魔法”,是爆火的“人間”。

作者 |何如卿

編輯 | 歐寒天 狗卷

策劃/審稿 | 歐寒天

圖片編輯 | 陳金魚

地圖編輯 | 劉耘碩

設計 | 九陽 魚一條

封圖 | 朱露翔

首圖 | 朱露翔

參考資料

重慶交通文化史·劉強·2019年9月

山水重慶中國橋都·重慶國際傳播中心·2021年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