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經濟10強,只有蘇州一個地級市,正在醞釀幹一件大事

01 | 蘇州的決心

誰是中國工業實力最強的城市?

當然是深圳,這座年輕的城市無論是工業增加值還是工業總產值均位居全國第一。

上海、蘇州雖然位居第二、第三,但與深圳的差距並不大。

這三座城市的工業總產值都在4萬億以上,工業增加值也都在萬億以上,是全國僅有的三個工業總產值在4萬億以上的城市,也是全國唯三的工業增加值在萬億以上的城市。

爲了鞏固自身的工業實力,上海、深圳均在2023年畫出了未來的藍圖。

2023年,上海發佈了《上海市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了相似的目標:

打造4個萬億產業集羣,2個5000億產業集羣,培育一批細分領域千億級產業。

來源:上海市政府官網

去年11月深圳制定了瞄準全球領先,鎖定了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新目標:

到2025年,深圳要打造形成4個萬億元級、4個五千億元級的產業集羣和一批千億元級產業集羣,基本建成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製造業中心;到2035年,建成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製造業中心。

2024年1月3日,蘇州市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會議正式召開,確立新的發展目標:

加快構建“1030”產業體系,用3年左右時間,力爭形成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新能源4個萬億級主導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達5萬億,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動GDP邁上3萬億臺階;到2035年,基本形成具有世界一流競爭力的現代工業體系,建成全球具有領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02 | 蘇州急了

制定這個目標,既是對深圳、上海目標的迴應,也是應對經濟增速下滑的補救措施。

作爲中國最牛的地級市,蘇州的GDP已經逼近2.4萬億,位居全國第六,身邊圍繞的城市都是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等高級別城市。

中國內地經濟十強城市中,只有蘇州一個地級市。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然而,去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蘇州的GDP增速均跑輸了全國大盤。

2023年前三季度,蘇州GDP增速爲4.2%,比全國平均增速低1個百分點。這一增速在24個萬億GDP城市中位居倒數第四,只比東莞、泉州、廣州好一些。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蘇州增速放緩的直接原因,是出口增速跳水。

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蘇州的出口總額10830.2億元,下跌了7.4%。

蘇州是典型的的外向型城市,特別依賴外貿,也是全國五個賺取外匯最強城市之一,外貿順差額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深圳。

在出口依賴度上,蘇州2022年年末高達64.6%,位居全國第四。所以,出口額跳水,對蘇州經濟的負面影響,可想而知。

然而,有趣的是,同樣是出口大環境不好的背景下,深圳卻逆勢拔高。

前三季度出口增速高達17.7%,出口額17946億元。都是中國工業強城,蘇州出口爲何與深圳相差這麼大?

還得是工業產品的含金量問題,根由還是得落腳至製造業和工業身上來。

工業實力上,蘇州的工業增加值位居全國第三,與位居第一的深圳相差不到千億。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在千億產業數量上,蘇州更是領先深圳。

2021年末,蘇州有11個千億產業,千億產業總值34547億元,千億總產值位居全國第一。上海12個,深圳6個。

蘇州11個千億產業中,信息產業突破了萬億,是全國爲數不多的擁有萬億產業的城市。

數據:蘇州市統計局

深圳千億產業數量上雖然不如蘇州,但一個信息產業就可以幹倒一片城市,也是蘇州的兩倍多。

由於很多城市尚未披露2022年的產業數據,所以仍沿用2021年的數據來看。

2021年深圳的信息產業產值24361億元,是信息產業上的霸主,是位居第二的蘇州的兩倍。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除了信息產業遠超蘇州外,新能源汽車,這個2023年出口最大的功臣,深圳也遠超蘇州。

在去年全年全國出口都不夠景氣的背景下,汽車出口逆勢狂飆。

汽車數據方面,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前11月,汽車出口441.2萬輛,同比增長58.4%。其中,傳統燃油汽車出口332萬輛,同比增長51.5%。新能源汽車出口109.1萬輛,同比增長83.5%。

而深圳是比亞迪的大本營,去年深圳的新能源汽車產量狂飆,已經超越西安、上海登上了新能源汽車第一城寶座。

搜狐城市測算,前10個月深圳的新能源汽車產量高到159萬輛,晉級新能源汽車第一城。

03 | 蘇州拼了

爲了應對經濟增速滑坡,並要追趕深圳、上海。蘇州在近日召開的全市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會議上,明確定調:

新的一年,蘇州將圍繞“五個提升”“五個強化”,全面實施“蘇州智造”強基提質行動,奮力打造全球具有領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並定下了明確目標,用3年時間打造4個萬億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萬億、GDP突破3萬億。

爲了實現這些目標,蘇州提出,落實老舊工業區改造提升三年行動方案,每年改造提升低效工業用地1萬畝以上。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加快實施“工業上樓”,全面推行“數據得地”。

那麼,蘇州能如期實現嗎?

從GDP角度來看,2022年蘇州的GDP是2.4萬億,2023年數據尚未公佈,要在2026年突破3萬億,難度係數還是有點大,相當於三年時間GDP要增加4500億左右。

每年GDP增量要達到1500億元左右,這很難。因爲從過往數據來看,蘇州GDP年度增量能超越1500億的,只在2021年發生過,當時主要是2020年的基數較低緣故。

其他年份,尤其是最近幾年,都在千億以上,但都沒能達到過1500億。

最關鍵的是,我們的GDP整體增速都在下滑,未來想要達到就更難。

再看4個萬億產業,想實現就更難了。畢竟按照工信部劃分41個工業行業大類來看,蘇州只有1個萬億產業,也即信息產業。

其他產業尚未到4000億。

當然,如果要論產業集羣,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再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三年左右突破5萬億的目標。

蘇州工業總產值1萬億到2萬億,用了3年。2萬億到3萬億,用了4年。3萬億到4萬億用了8年。

2021年蘇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登上4萬億臺階,到2026年有5年時間,突破的概率比較大。

數據:蘇州統計局

因此,綜合來看,蘇州制定的幾個短期目標,只有工業總產值一項可能會如期完成,其餘恐怕要爽約。

當然,作爲一個普通地級市,蘇州已經做得夠好了,蘇州可以笑傲江湖,睥睨一衆高級別城市。

只是蘇州自身並不滿足,精益求精,見賢思齊。

這是其他城市值得學習的精神。星光不負趕路人,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