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副總經理付欣談2023年業績:壽險業務重回增長態勢 公司股價被低估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孫詩卉 上海報道

近日,中國平安舉行2023年度業績說明會,中國平安副總經理付欣迴應現場關於今日股價大跌的問題表示,公司股價被低估,宏觀環境、市場動態都是影響公司股價的因素,但一天的股價下跌並不能反映整個公司基本面。

中國平安2023年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1179.89億元,同比下降19.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56.65億元,同比下滑22.8%;基本每股營運收益6.66元。

壽險恢復增長態勢

說明會後,付欣接受12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並表示,"2023年,是我們壽險改革成效顯現的一年"。2023年,中國平安壽險業務重回增長態勢,可比口徑下,NBV(新業務價值)增長了36.2%,超300多億。

針對壽險方面的亮點及接下來的發展重點,付欣從"4渠道+3產品"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她表示,代理人渠道的新業務價值增長有40.3%,同時它的人均產能增長接近90%,人均收入增長接近40%,所以代理人渠道重回增長的通道,即便考慮了代理人人數下降,也依然是比較好的趨勢。

其他三個渠道中,平安銀行的新優才隊伍已經超過2000人,非平安渠道的網點快速發展,銀保渠道的新業務價值也同比增長了77.7%;社區網格化渠道中,平安在51個城市完成了社區網格的鋪設,組建了超過1.5萬人的精英隊伍,網格存續客戶13月的保單存續率提升了5.4%;其他的渠道也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點狀突破。

業務方面,付欣強調了業務品質的提升。對於後續進一步的發展,付欣認爲數字化是關鍵:"未來的發展需要"4+3+1",4個渠道加上3個產品,保險+醫療健康,保險+居家,保險+高端養老,1則是數字化的基礎,我們希望通過壽險的數字化經營、數字化管理和數字化運營,能夠把客戶對保險,對健康管理,對養老的需求的機遇能夠推進到更深層次的發展。"

居家養老佈局重點地位不變

近年來,養老在中國平安的戰略地位持續上升,記者觀察到,今年平安的雙輪戰略也從去年的“綜合金融+醫療健康”升級爲“綜合金融+醫療養老”,養老闆塊在平安整體業務戰略中的地位進一步上升,也意味着平安將持續深入在銀髮經濟上的探索。目前,我國老年人大多數都在居家和社區養老,形成“9073”的格局,即 90% 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養老。在此背景下,平安自涉足養老領域以來,就將居家養老作爲戰略重點。

談及對居家養老業務的定位,付欣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居家養老一直是平安的戰略重點,從2021年啓動整個居家養老的服務體系,確定了三位一體的定位,包括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和專屬醫生,覆蓋整個養老需求全部的場景和健康醫療服務的場景,實現了650項的到家服務,生活管家7×24小時的陪伴。

付欣認爲養老的整體發展還是非常符合預期的,"現在已經擴展到了54個城市,超8萬人享有居家養老的服務,享受三位一體的管家。客戶的滿意度,客戶的NPS達到80%,推出了"平安無憂護"的產品,因爲以前是幾條線,照護不同的場景,未來我們希望是醫、住、護、樂四大綜合場景,能深化產品服務體系,覆蓋更多的城市",她說道。

隨着老齡化進程的加速,我國已初步構建起以基本養老保險爲基礎、以企業(職業)年金爲補充、與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相銜接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在參與養老三支柱體系建設方面,付欣介紹道,第一支柱方面,2016年開始,平安旗下的平安養老險就是首批全國基本養老保險投資管理的機構,到去年年末,2023年年末約30億管理規模;此外,平安還深耕了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的第二支柱,到去年年底,平安養老爲3萬家企業和527萬企業參保職工提供受託管理服務,管理資產達到7000億的規模;個人養老的第三支柱方面,平安2022年以來,已經推出了9款主流的個養產品,爲超過7萬人提供服務。

積極應對"報行合一"等政策要求

面對近期的一些監管政策,針對受到各方關注的"報行合一",付欣表示,銀保渠道的"報行合一"政策,對行業的費差損問題——降低費用率是非常有效的。平安也在積極的應對這些政策,整體來說,從開門紅的數據來說,政策對平安來說都是比較利好的。

除了"報行合一"的要求,談及近日保險行業協會研究起草的《保險銷售從業人員銷售能力資質等級標準(人身保險方向)(徵求意見稿)》等內容。付欣認爲,代理人的能力分級將有助於整個行業的代理人素質的提高以及專業水平的品質的提高,有利於公司代理人隊伍的整體發展。

她進一步表示,代理人隊伍的分層管理,改變傳統的大進大出的模式,改變隊伍的質態,讓代理人產能提升、收入提升,是平安在未來要不斷提升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