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態度大變!最後一刻,商務部突改口,歐盟多位高官將赴華談判

據商務部消息,近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歐盟公佈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結果答記者問。記者問道:近日,歐委會公佈了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終裁結果。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發言人表示,我們注意到歐方發佈的公告。中方多次指出,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存在諸多不合理、不合規之處,是以“公平競爭”爲名行“不公平競爭”之實的保護主義做法。中方對裁決結果不認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提出訴訟。中方將繼續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獲取的一份關於歐盟對華電動車反補貼文件中看到,歐盟認爲,現有證據表明,補貼的低價進口產品有可能大幅增加,這將對已經脆弱的歐盟產業構成迫在眉睫的傷害威脅。這種低價進口的激增,在一個快速增長的市場中獲得了巨大的市場份額。隨着歐盟市場向全面電氣化過渡,需大量持續的投資,這將導致歐盟工業遭受嚴重的財務損失。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表示:“加徵關稅不僅違背自由貿易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也不利於中歐汽車產業合作和綠色低碳轉型。”

歐盟的徵稅方案,表面打着維護公平競爭的旗號,但實際上卻暴露出了他們的雙重標準,做法並不一致。高喊“公平貿易”卻行歧視之策,不僅損害中國企業利益,更傷及歐盟自身信譽。此舉有違市場公正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不應被接受。更引人矚目的是,美國公司特斯拉享受的稅率顯著偏低。這背後的原因,大概只有歐盟內部才瞭解得清清楚楚。

同時,歐盟在公佈終裁結果後,突然傳出將派遣官員前往北京與中方舉行磋商,“旨在找到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的替代方案”。有分析認爲,歐盟一方面在電動汽車關稅問題上不願從根本上改變錯誤做法,一方面又擔憂中國“報復”。有歐洲媒體猜測中國車企會因此暫停對歐洲部分國家的投資計劃。斯洛伐克總理菲佐、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等歐洲多國政要紛紛批評歐盟的做法不明智,會對歐洲的競爭力造成極大損害。

中方迴應後,歐盟決定派遣數名官員赴北京,繼續與中方磋商。因爲目前許多國家企業都非常渴望進入中國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如果歐盟放棄這塊巨大的市場份額,自然會有其他國家和企業來爭取。俄羅斯豬肉去年重返中國市場,並計劃迅速拿下10%的份額,這顯然得益於中歐貿易摩擦帶來的機遇。中方若進一步反制歐洲企業,將削弱它們在中國的競爭力,這顯然並非歐盟所願。目前,中歐之間陰雲密佈,但歐盟表達了對話的意願,中方也樂於溝通。

此外,歐盟委員會還公開了一份長達278頁的文件,文件中提及上汽、smart和沃爾沃三家車企,分別提出了替代性的價格承諾方案,以防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所提供的承諾不被歐委會接受,而這一消息也迅速將這三家車企置於風口浪尖之上。對此,上汽集團迴應稱,上述報道內容嚴重失實,屬於造謠行爲。上汽集團強調,從未與歐委會單獨溝通和談判過關於上汽的方案。此外,吉利集團也發表聲明,強調其旗下的smart、沃爾沃,始終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指導下,推進與歐盟的談判工作。

歐洲企業界對歐盟堅持徵收關稅的做法表示擔憂。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記者在布魯塞爾採訪了一些歐洲企業人士,他們普遍擔心歐盟的措施會對中歐經貿關係造成負面影響,並強烈希望通過談判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中歐互爲重要的貿易伙伴,因此雙方的摩擦會帶來損失。達成一致的協議才最符合彼此的利益。談判對雙方都至關重要,重要的是雙方能夠坐下來,共同瞭解彼此的核心關切,坦誠溝通,增進理解,最終達成協議。

歐盟此舉尤其是在德國引發廣泛反對。德國汽車業界人士普遍認爲,這不僅對歐中交流與經貿合作帶來負面影響,拖累歐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也妨礙了歐洲急需加快推進的綠色轉型。柏林勃蘭登堡汽車供應商協會國際部負責人米夏埃爾·博斯表示,歐盟這一決策不僅加劇貿易爭端,最終更是將嚴重損害全球自由貿易,而且根本無法解決歐洲汽車工業面臨的戰略性和結構性問題。另一方面,它當然也阻礙了德國和歐洲的電動汽車推廣,進而威脅到碳減排目標的實現。

此外,匈牙利投資促進局負責人約·伊什特萬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消費者“損失最大”。約·伊什特萬在其帖文中援引了德國各大汽車巨頭反對加稅的表態,並認爲關稅不能保護歐洲汽車業的利益,反而阻礙了全球競爭並損害了物流網絡。約·伊什特萬說,歐盟不應該採取保護主義措施,而應制定強有力的產業政策,促進創新,加速歐洲大陸可持續電動汽車生態系統的發展;歐洲汽車工業的未來在於創新和協作,而不是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