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爭取成爲首個火星採樣返回國家

IT之家 7 月 20 日消息,隨着“天問一號”“祝融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中國航天已經成功實現從地月繫到行星際探測的跨越。後續我國的深空探測會是長期的、持續的。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接受 CGTN 採訪時表示,未來,太空旅遊、旅遊專車都是有可能的。行星探測現在主要以火星爲重點。

他透露,我國計劃在 2025 年前後發射天問二號,對地球 4000 萬公里的一顆小行星進行伴飛探測和取樣返回。2030 年前後發射天問三號和天問四號,分別開展火星採樣返回任務和木星系探測任務。

據稱,我國目前已經開始籌劃建設世界首個火星樣品實驗室,同時深化論證天問四號探測任務,實現木星及其衛星環繞探測,隨後抵達天王星。

據IT之家此前報道,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於 2020 年 7 月 23 日成功發射,經歷 202 天的奔火飛行,成功進入環火軌道。2021 年 5 月 15 日,着陸巡視器降落在目標着陸點,祝融號火星車開展巡視探測。

對於我國探月工程,依據“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邊建邊用”的原則,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將計劃按照兩個階段分步實施,計劃 2035 年前建成基本型,以月球南極爲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齊備、要素基本配套的綜合科學設施,開展常態化科學實驗活動和一定規模的資源開發利用;2045 年前建成拓展型,以月球軌道站爲樞紐,建成功能完善、相當規模、穩定運行的設備設施,開展月基綜合性科學研究和深度資源開發利用,爲載人登陸火星開展相關技術驗證和科學實驗研究。

吳偉仁表示,作爲國際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建設階段的重要任務,嫦娥六號將於近期實施發射,執行月背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七號將於 2026 年前後發射,開展月球南極環境與資源勘察;嫦娥八號將於 2028 年前後發射,開展月球資源原位利用試驗。

未來,我國將打造“五五五工程”,歡迎 50 個國家、500 家國際科研機構和 5000 名海外科研人員加入國際月球科研站項目,攜手一道共同建設和實施國際月球科研站這一大科學工程,共同管理科研站設施,共享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