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威武的戰將,率八千將士征討八億大軍,生俘國王,佔領首都
中國和印度是老朋友了,唐朝時候玄奘法師出使印度,將佛教經典帶入我國,使唐朝時期佛教文化得到了發展,加深了中印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由於地理上的相近,使得兩國之間來往頻繁。印度和我國一樣有着悠久的歷史,有着燦爛的文化,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兩國至今都在相互取長補短。
說起中國的唐朝和印度古代的天竺國的交往,那還是有很多史料記載的,就像佛教的傳播極大的改變了中國的文化,甚至影響着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如今大多數的佛教國家依然集中在東亞以及東南亞或者南亞一帶,這應該感謝那些不遠萬里到處傳教的僧侶跟各國使節,是他們成爲了思想的傳播者。唐朝是中國古代最開放的朝代之一,對外交往達到了一個頂峰。
關於民族個性上印度人和中國人就有點區別,如今雖然印度是全球發展速度較快的發展中國家之一,而且他們的IT外包服務業在世界上也屬一流,但是就工作效率來講,印度人也只屬於勞動性價比較高,如果說勤勞,照中國人還差很遠。現在說回古代印度,這個國家在數字上體現國家實力的方式很誇大,跟中國人就很不一樣。
不過在兩國對抗作戰之時,給自己漲漲士氣,告知對手自己有充實的兵力以嚇退對方,實屬正常,但是像印度這樣誇大的還真不多見。譬如說一場戰爭最多涉及的人數也就百十來萬人,一場諾曼底登陸盟軍打德國也就288萬,而我們看看印度人說阿育王有多少人的軍隊呢?12億!依靠這龐大的軍隊攻佔了652個國家,殺敵一億多,俘虜三億多。恐怕這比成吉思汗都還牛。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印度國王跟阿育王的神話差不多,這個人說自己有將近8億人的軍隊,如果不是歷史記載,恐怕真會讓人以爲印度人不識數呢。貞觀17年,唐太宗派外交使節王玄策帶着外交隊伍第二次出使天竺,王玄策早前已經出使過天竺,所以駕輕就熟,他甚至開闢出了從吐蕃到天竺的道路。不過王玄策在正史上的記載並不多,有人說是因爲同一時代的玄奘太過耀眼,掩蓋了王玄策的光芒。
前幾次出使天竺,天竺正值戒日王統治時期,那時候北印度尚屬一個統一的國家,戒日王是印度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玄奘法師也就是在他在位期間去取經的,所以那時的天竺還算昌盛,兩國也一直友好往來,不過到了王玄策這次出使天竺,戒日王屍羅逸多剛好去世,天竺國內大亂並開始分裂。其中權臣阿羅那順趁機篡位。
毫不知情的唐朝使節繼續在印度跟個天竺國往來,四個天竺國都獻上了豐富的貢品和財物,等到了中天竺,心術不正的阿羅那順眼紅了王玄策等人手裡的財禮,加之他帝位來的心虛,居然洗劫了這支大唐的使節團,並且扣押了王玄策。好在王玄策膽識過人,逃離了中天竺。之前我們講過成吉思汗有過500人的商隊被花拉子模打劫,逃出的使節直接回去找成吉思汗做主,這是正常思維,然而大唐的王玄策思維很犀利。
考慮到大唐遠水救不了近火,等回去菜就涼了,王玄策不但沒有回大唐求救,還爲了出這口惡氣就地組織了一支軍隊,而且這支軍隊是借來的!原來王玄策按照就近原則,找到了與大唐交好的吐蕃和泥婆羅(今尼泊爾),兩國分別借給1200士兵和7000騎兵,帶着着8000多人王玄策就殺回了中天竺。
號稱有7億9千萬軍隊的阿羅那順確實迎戰了,但是這麼大數字的軍隊居然在王玄策隊伍的砍殺下潰敗,3000天竺軍被殺,10000人掉進河裡淹死了,首都還被王玄策給攻破了,其實阿羅那順根本沒有那麼多人,他只是吹個牛而已。雖然失了首都,阿羅順那也沒灰心,還再次蒐羅了一下軍隊挑戰了王玄策,但最終還是失敗了。
王玄策的這支軍隊雖然是借來的,但極大地震懾了印度的國家,各國對大唐紛紛頂禮膜拜,要知道吐蕃和尼泊爾都不是大唐軍隊的對手,如果是大唐的部隊打過來,印度早就被踏平了。王玄策帶着俘虜的阿羅那順和他的妃子等人,回大唐獻禮去了,李世民非常高興。不過王玄策在歷史上並不出名,其功績在人才濟濟的大唐實在不算什麼,更何況當時天竺不是唐朝的主要對手,但這足以證明大唐當時國力之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