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體育到底是跟着考試走,還是跟着興趣走?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

作者王營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

教育部門對上好體育課的要求越來越嚴,中小學體育課被擠佔的問題已得到很大緩解。但如何纔算上好體育課卻成了悖論:體育不列入考試,容易變成“走形式”;列入考試,被重視的同時又大概率成爲應試課程

建國以來,從德、智、體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素質教育,再到近年來提出的核心素養,體育都是學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重分數、輕體育鍛煉幾乎成爲常態。將體育納入中考,不僅可以有效緩解中小學體育課被擠佔的問題,還有利於引導家庭和學校重視學生體育鍛煉,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但令人擔憂的是,體育納入中考後,也走入了應試教育的“怪圈”,違背了政策設計的初衷。有些學校不按體育教學計劃授課,不尊重學生的體育興趣。“考什麼、教什麼、練什麼”,成爲許多學校體育課教學的目標任務。初中畢業年級的體育課更是形同虛設,主要是圍繞體育中考訓練項目反覆“刷題”。

這種功利化的體育鍛煉也在家長心中深深紮根,甚至已延伸至幼兒園和小學。許多家長不考慮孩子年齡身體條件和興趣愛好,也不考查培訓機構教練是否具有資質,從小學甚至幼兒園開始,就報班讓孩子訓練中考體育項目

體育到底是跟着考試走,還是跟着學生的興趣走?筆者認爲,二者並不矛盾,要破解這一難題,就得在中考體育項目“考什麼”上做文章。如果中考體育硬性規定幾個考試項目,學校和家長必然讓學生圍繞這些項目訓練,對這些項目不感興趣或者沒有這方面特長的學生可能會在考試中失利

由此可見,“考什麼”不但關涉到學生的體育特長,還影響着考試的公平公正。中考體育考試,除了規定的幾個體能測試項目外,還要兼顧學生的體育興趣,增加一些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的考試項目。這樣做可能會加大體育考試的工作量,但卻能有效增強和提高學生鍛鍊身體的興趣和積極性。即使某些項目制定的標準稍微高一些,也不會影響考試的公平、公正。

將體育計入中考總成績,其目的在於引導學校重視體育教學,進而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學校和家長引導孩子進行體育鍛煉,不是爲了應付中考升學,而是要讓孩子擁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健康的體魄、充沛的精力,以適應未來生活和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