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網》中美關係最大變數在川普

美國前總統川普。(美聯社資料照)

中美舊金山峰會後,當美國外交學界在展望明年中美關係能否保持當前的企穩勢頭時,大多擔憂臺灣大選和美國大選可能帶來新的震盪。有學者認爲,明年臺灣問題對中美關係不見得是最大的風險,最大變數來自川普可能當選。

美國外交學界對於明後年美中關係的前景並不感到樂觀。在美國民間組織理性美中政策委員會日前舉行的線上論壇上,美國巴克內爾大學教授朱志羣指出,舊金山峰會的最可貴之處是雙方都不希望這個關係繼續惡化,走向衝突,併爲此達成了一些共識,比如恢復兩軍交往、增加人員來往等。最大的挑戰是怎麼把這些共識落實到實處,雙方國內都有制約力量,特別是拜登面臨選舉,國會反華勢力施壓。

朱志羣對中評社表示,雙方在貿易投資、出口管制等議題上分歧仍深;特別是在臺海、南海的衝突風險仍然沒法降下來;拜登政府把這個世界分成所謂「民主和專制」,意識形態之爭不利於彌合分歧;雙方就烏克蘭戰爭和加沙衝突的看法也不同。這些都對雙方關係改善構成很大挑戰,前景依然不容樂觀。

在最近舉行的華盛頓阿斯彭安全論壇上,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的顧問易明(Elizabeth Economy)認爲,拜登前兩年對華政策的手法被稱爲有管控的競爭,通過投資、競爭、結盟三個支柱,將美國置於有利地位,現在進入第四個支柱--對華接觸。她強調「這不是接觸時期的接觸」,不再有90多個對話,也不會再派幾萬人去;中美峰會的目的一是降低緊張溫度,二是建立避免誤判和事故的有效溝通渠道。她不覺得這是拜登政府示弱,而是其對華政策進入了下一階段,發現方式與中國展開合作。她稱,遭遇經濟頂頭風的中方願意來到談判桌,降低溫度,但美方並沒有從競爭的立場上後撤,也不覺得中方會後撤。雖然按下暫停鍵,但後撤不會發生。

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共同主任孫韻對中評社表示,中美關係目前看起來是相對穩定,舊金山峰會以後肯定還是以穩定爲主要目標。雙方都有意願在明年繼續管控分歧,包括在臺灣問題上雙方也在探討一些共同管控的路徑,雖然與陳水扁時期的中美共同管控不同。由此她覺得明年臺灣問題對中美關係的風險相對沒有那麼高,反而覺得潛在的更大風險是明年美國大選的結果。

孫韻認爲,美國大選給中美關係帶來風險主要不是在選舉過程中,候選人可能拿中國議題說事,敲打中國,因爲首先這麼多年選舉,中國議題一直存在,中方不會覺得稀奇,而美方候選人或議員在選舉過程中強硬的涉華言論未必轉化爲實際的政策。更大的風險是明年美國大選的結果--川普可能捲土重來。她說,川普再來一個任期的話,中美關係會面臨比較大的波動。她不同意有人稱中方希望川普再當選的說法,提醒大家別忘了,川普第一任最後的2020年,美中關係呈現自由落體狀態。

孫韻指出,明年一整年,雖然美中之間不太可能有領導人的見面或互訪,但相信美中之間已經建立的對話機制,明年還會繼續延續下去。不過,如果是川普上臺,後年能否繼續對話就不一定了。畢竟川普有太多不確定性和不可預見性,而且他有一上臺就取消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機制的先例。

要延續中美關係當前相對穩定的狀態,避免重現兩國關係2020年直線下墜或去年8月以後高層交流幾乎完全中斷的狀態,雙方應當怎麼做?

朱志羣指出,雙方有許多具體事情可做。比如,除了增加雙向留學交流,美國應當恢復富布萊特項目,美國務院對前往中國的旅行警告等級應從第三級降到第二級,以鼓勵民間交往。他強調,泛安全化已成爲兩國關係改善的一大障礙。雙方應避免把許多問題安全化。最近美國有參議員甚至宣稱中國的大蒜事關美國國家安全,這已經是個笑話。

孫韻表示,首先是避免可能危及雙邊關係的重大事件發生,中方當然最不希望可看到美方高層人物訪問臺灣。她相信拜登政府對此有分寸,其高層出席臺灣新領導人就職典禮的事情不太可能發生。她指出,雖然雙方有意願管控分歧,但兩國之間分歧實在太深,雙方彼此認爲不好的事情肯定會發生。雙方能做的是,在認爲對方幹壞事的時候,自己的反應儘量保持克制,把眼光主要放在自己要解決的主要矛盾上。

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亞洲安全論壇學者代表團在前代理助理國務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率領下,10月份訪問了北京、上海、臺北、東京、首爾。他們最新發布的訪問總結報告呼籲,在中美舊金山峰會後,雙方應當繼續保持和擴大各個層面的各種溝通渠道。在2024年大選年來臨時,建立儘可能多的溝通渠道,對避免因期待值不相符而引發的誤會誤解很有必要。

這個報告提出,在一個充滿多元危機和不可預測性的世界裡,有迫切的需要與中國在全球問題上進行合作,並努力將潛在的合作領域從安全問題中分離出來。

(本文來源中評網,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