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男子釣到“巨型清波”,感覺不太對勁,拍照鑑定後果斷放生!
信息來源於@鑫,釣魚吧@不惑大叔愛殭屍,《淡水漁業》,《CNKI;WanFang》。
2024年9月10日,IP地址爲重慶的博主@鑫發佈了一則視頻,視頻沒有配文,就加了一個話題#長得越快,判得越快#,看來他這是釣到什麼保護動物了?
視頻中可以看到一條具有鯉形目特徵的魚被放在地上。這魚除了背鰭呈現三角形,胸鰭、背鰭、臀鰭和尾鰭都相當常規,好像魚就該這麼長;身上是銀色爲主的,上半部分的顏色較深;吻部很有特點,上脣明顯比下脣凸出,就是所謂的雷公嘴。
根據博主的手掌估計,這條魚算是尾鰭有接近三掌那麼大,我國成年男子手掌長度爲15-20,取中間值17.5,那這魚差不多有40多釐米這樣。
博主在視頻中表示,他一開始以爲這魚就是普通的清波魚,但越看越奇怪,於是他想起了釣魚圈的一句老話:“長得越快,判得越快”。然後開始拍照上網查詢,查詢結果說是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多鱗白甲魚!博主於是馬上將其丟回水中放生,也算是被這魚給“放了一馬”。
不過評論區的網友包括我,都對這隻魚的身份卻有不同的意見,問題的關鍵是意見太多,加上博主一開始的誤認,足足牽扯了6種魚進來。
咱們先來說博主一開始懷疑的清波魚。
清波魚的學名是中華倒刺䰾(Spinibarbus sinensis),它是鯉形目倒刺䰾屬䰾亞科倒刺䰾屬的物種,跟博主後來查詢到的多鱗白甲魚同屬於䰾亞科。雖然關係不算近,但長得確實是很像,尤其是那上脣包下脣的雷公嘴和相似的魚鰭形態!
不過細看的話,中華倒刺䰾的背鰭雖然也是三角形,但是卻是更規矩的三角形,而博主釣到的魚的背鰭弧度更彎;另外中華倒刺䰾的特色更深;最後是中華倒刺䰾的體長能有個25釐米就很難得了。
所以確實不會是清波魚。
首先我看到有網友認爲這是鯽魚。
那差別還是蠻大的!鯽魚是鯉科鯽屬的小型魚類,如果不是湘雲鯽、高背鯽、方正銀鯽等特殊的品種,大部分鯽魚都是長不了這麼大的,有個接近30釐米都算是鯽魚中的巨物了。另外,鯽魚的顏色不是銀白的,大部分鯽魚都是深色的;其背鰭始於體正中央的稍前方,延續到接近尾部的位置;另外鯽魚的魚嘴是很常規的樣式;魚眼跟魚頭比例的差別也很大,博主釣到的魚的魚頭較大,顯得眼睛較小,鯽魚反之。
這些特徵都跟博主釣到的魚差異很大。
然後有網友懷疑是巖原鯉。
說實話這個評論我一看到就果斷排除了,因爲巖原鯉的一些特徵是太顯著了。
巖原鯉跟多鱗白甲魚一樣,其野外種羣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而且它們都是鯉形目的成員,但除了這些,兩種魚很難被誤認。
你看巖原鯉的背部高高隆起,看起來像是駝背了一樣,而且背鰭也是從身體中央開始延伸到接近尾部的,它的魚鰭都是黑色的;其在頭部與軀幹部的交界處有一明顯凹陷;跟身體比起來,它們的頭部顯得很短小;巖原鯉的體色很深,一些個體幾乎可以說是黑色的,就算是體色淺的個體,你也能明確看出其體色之深;而且巖原鯉是有很明顯的觸鬚的,這可能是最直接的識別特徵。
我其實不認爲這條魚是多鱗白甲魚,這魚的體態跟多鱗白甲魚還是有明顯差異的。
多鱗白甲魚的身體是很明顯的狹長型的,而博主抓到的魚顯然是圓長型的,看起來很胖;而且多鱗白甲魚呈現黑褐色,腹部較白,其體側的鱗片基部是具有新月形黑斑的;除了背鰭和尾鰭是黑色的,其他的魚鰭都是灰黃色的;另外其背鰭雖然是三角形,但是邊緣處很圓潤,博主抓到的魚的背鰭的邊緣處是很銳利的。
我認爲這些差異足以證明博主抓到的魚,實際上也並非是多鱗白甲魚。也不知道博主用的是什麼圖片識別物種的工具,感覺可以避雷了。
雖然上述的魚類我在辨認的時候說得非常果斷,但它的真實身份,我也不敢太確定,確實很值得商榷。有的網友提到了土鯪,泰鯪和麥鯪這“三劍客”,這三種魚多年來都被互相錯認,它們之間長得確實是太像了!可以說是“李逵和李鬼”,“孫悟空和六耳獼猴”的級別。
不過可以首先排除掉土鯪魚。
土鯪魚又稱雪鯪,其身體呈梭形略偏扁、頭小、吻鈍、口下位,而且有須一對。最明確的識別特徵就是:土鯪魚的體側胸鰭後上方有數片藍色半月形斑紋的鱗片,是呈菱形分佈的。基本上根據這個特徵就可以很好地區分出來。
接下來說泰鯪。泰鯪的學名是露斯塔野鯪,這是一種原產於泰國、孟加拉國、印度(安德拉邦、奧里薩邦、西孟加拉邦)、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的魚類,在1978年我國從泰國引進此魚,在1981年就人工繁殖成功該魚了,後來泰鯪從養殖場出逃,最終變成我國常見的魚類。
這種魚區別於土鯪和麥鯪的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其脣邊有一圈凸起的小肉瘤顆粒,它的體色多爲青綠色;其鱗片有紅色半月牙斑紋;胸鰭,腹鰭和尾鰭的下方是帶有明顯粉紅色的;另外,它們的眼睛是紅色的。
眼睛這點需要着重提一下,我看很多人在科普的時候,將眼睛紅這個特徵當場是麥鯪的專屬特徵了,實際上泰鯪的紅眼睛更加明顯,而有些麥鯪魚的個體其眼睛的紅色很不明顯,甚至就沒有紅色。
最後說麥鯪魚,它是我最懷疑的,我感覺博主釣到的魚應該就是麥鯪魚。
麥鯪魚的正式中文名爲麥瑞加拉野鯪,它是1982年從印度引入的物種,至今都是印度的主要養殖魚種。它們的體型很像草魚,都是體呈梭形而略側扁;其嘴也是上脣包下脣的雷公嘴;體色上部爲青灰色,腹部銀白色;除了背鰭以外,其他魚鰭均爲赤紅色。
我最懷疑它的原因是,麥鯪魚的體側是灰白,沒有斑紋。而土鯪魚和泰鯪魚的體側都各有斑紋,土鯪魚是藍色半月形斑紋,泰鯪是鱗片上有紅色半月牙斑紋。
當然,這些都只是我的個人猜測和鑑別,我才疏學淺,只能按照我知道的信息點來辨認。歡迎讀者朋友們理性參與討論,分享各自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