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海線首座樹葬園區開工 滿足多元殯葬需求

中市海線首座樹葬園區清水樹葬區,入口意象示意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中市海線首座樹葬園區清水樹葬區,今天舉行開工祝禱儀式。(臺中市政府提供)

隋着殯葬文化的改變,臺中市生命禮儀管理處爲提供海線民衆多元環保殯葬需求,紓解當地納骨櫃位使用壓力,於清水區第二納骨塔旁增設樹葬園區,完工後可提供7000多個樹葬穴位,29日舉行開工動土典禮;民政局長吳世瑋說,清水樹葬園區基地面積近4000平方公尺,提供市民乾淨舒適、便捷殯葬環境。

吳世瑋說,臺中市目前樹葬區域涵蓋北屯、神岡及大雅共3.9公頃,2012年至今年4月已服務1萬2024名往生者,越來越多民衆選擇並支持多元環保葬,考量海線地區尚無設置樹葬園區,加上當地議員及民衆反映;市府特規畫於清水區第二納骨塔旁設置首座樹葬追思園區。

生管處長劉振村表示,清水樹葬園區入口意象以「水波漣漪」的概念發想設計,喻意生命激起一陣波瀾後,終將回歸平靜,園區內樹種則規畫配合既有臺灣欒樹、菩堤樹及樟樹等,並增加小葉欖仁及水黃皮等樹種,另採用文珠蘭及蚌蘭點綴樹葬區,打造肅穆舒適的追思園地。

劉振村指出,清水樹葬區預計今年9月底完工,未來7000多個樹葬穴位,將採「不立碑」、「不造墳」、「不留記號」的綠色殯葬模式,讓亡者以最自然的方式迴歸土地,同時維持環境永續發展;兼顧生態與環境發展,打造景緻優雅、靜謐莊嚴的追思空間,

民政局強調,過去國人受傳統「入土爲安」觀念,多采行土葬方式,但因臺灣地狹人稠,土地資源有限,民衆喪葬觀念與時俱進,越來越多民衆支持多元環保葬,骨灰迴歸大自然後不僅能減少環境破壞,還能節省土地資源,對減緩全球暖化及環境永續發展也具正面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