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賴清德支持度爲何一路竄升

中國時報社論

幾個最新民調都顯示,國民黨提名參選人侯友宜支持度雖略有提升,但和民衆黨柯文哲加總卻明顯下降,反而困在35%天花板的賴清德支持度竄升,不但「下架民進黨」訴求可能落空,民進黨可能長期執政,讓威權、貪腐、兵兇戰危的現狀持續下去,臺灣禁得起再4到8年的折騰嗎?

執政黨失能 藍白自亂陣腳

有人解讀是賴清德低姿態過境美國成功,鞏固臺美邦誼之餘並未引起大陸太強烈的反彈,因而部分無色選民迴流,也有人認爲在野勢力「戰爭與和平牌」與「貪腐牌」一打再打,選民已彈性疲乏。還有人認爲大陸未改變和統方針,選民認爲文攻武嚇只是政治表態,因而不在意,但這些說法都背離事實,不值一駁。

事實非常清楚,賴清德低調與軍演規模縮小是「美中共管」的結果,臺灣在美中戰略博弈中隨風漂流,失去自主性,選民樂見嗎?反核立委賴品妤父親賴勁麟「綠能發大財」斧鑿甚深,選民不反感嗎?大陸軍演規模縮小,但海峽中線已抹除,大陸海空軍與飛彈隨時可以「圍島」,封鎖臺灣不是能不能,而是要不要的問題,選民不怕嗎?臺灣長期對大陸封閉市場,大陸要求依WTO規範開放,否則考慮加徵關稅制裁,工商界不焦急嗎?中美洲議會「排我納中」的外交土石流,不會讓臺灣在國際社會更孤獨嗎?

無色選民流向賴清德,真正原因是選民對柯文哲與侯友宜失望,多數民意希望下架民進黨,但國民黨不爭氣,侯獲中常會徵召已超過3個月,不但競辦內部紛紛擾擾,競辦與黨中央也關係卡卡,侯似乎認爲國民黨仍是當年「泱泱大黨」,獲中常會徵召即定於一尊,立即四方景從,殊不知中央已無資源挹注地方,地方「牛鬼蛇神」各有盤算,屏東、雲林、南投、彰化、苗栗、金門等地亂象百出,先後傳出南投議長何勝豐、彰化議長謝典林、苗栗前縣長徐耀昌等退黨事件,國民黨元氣大傷,侯友宜支持度難以拉擡。

柯文哲傷在民衆黨一人政黨,陸戰資源有限,唯賴網路空戰,選戰初期頗能吸引年輕選民好感,支持度扶搖直上,一度追近賴清德,但綠營主要敵人由侯轉柯,柯立刻窘相畢露。其實柯文哲非常務實,選戰初期就認定藍白合纔有勝算,三腳督只會保送賴清德,何況民衆黨是新興政黨,既無治國經驗,更無足夠人才,即使勝選仍需組聯合政府,因而和侯友宜建立溝通管道,頗有默契。可惜的是,金溥聰入主競辦後採堅壁清野策略,斬斷藍白合想像空間,加上郭臺銘來亂,選民開始對「下架民進黨」失望。

認同中國人 戰爭可以避免

選民對在野黨失望另一個原因是,看不見臺灣改變的希望,民衆厭惡民進黨的「貪污文化」,憂心兩岸衝突,柯、侯雖火力全開痛批民進黨,選民或許聽得過癮,但侯友宜能保證國民黨不會貪污嗎?柯文哲有重建兩岸關係的具體方法嗎?答案都是否定的。

習近平至少第3任期仍堅持和平統一不變,武統不是選項,但不表示臺海無事。美中激烈競爭、臺日韓挺美抗中當下,民進黨不敢宣佈臺獨,卻在法理上強化互不隸屬關係,在文化與民間感情上疏離大陸,兩岸實際上已處於衝突邊緣。柯、侯二人不但說不清危急現狀,更提不出解方,民衆看不出柯文哲、侯友宜當選總統會有什麼不同,何來支持的熱情?

臺海是否兵兇戰危,關鍵在臺灣認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兩岸就是內部矛盾,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不是中國人就是敵我矛盾,兩岸之間有你無我,民進黨一味倚美反中,更是不可接受。蔡英文第一任期的中華民國憲法體制,一度可以避免兩岸衝突,如今已不足以穩定臺海情勢。臺灣人是中國人,臺海和平可期,臺灣人不是中國人,兩岸無可避免走向衝突,戰爭只是時間問題,侯、柯的兩岸論述卻在最核心問題上避而不談,即使他們當選,兩岸緊張或許可以降低,但不會有根本改善。

總結過去70年兩岸關係經驗, 兩岸需要各自表述的智慧,如果臺灣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存於兩岸,「現狀就是一國兩制」不就是一種各自表述嗎?藍白合仍有勝選機會,兩黨要在政策上開始整合,尤其在兩岸論述上,要讓人民對臺海和平抱有希望、懷有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