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起訴柯文哲 藍白不合的殷鑑

中國時報社論

臺北地檢署偵辦京華城弊案、民衆黨主席柯文哲政治獻金案,26日以柯文哲涉及收受賄賂、圖利、公益侵佔、背信四大罪行,起訴並具體求刑28年6月,外界關切收賄的「一刀斃命」證據,檢方根據「情況證據」指柯共收受1710萬元、圖利威京集團121億元,總計不法所得金額高達9371萬餘元,但仍缺具體金流及交付現金的時間地點,未來檢方指控事證能否禁得起法院公開審理檢驗,有待司法進一步毋枉毋縱查明。

求處重刑 跌落政治神壇

北檢偵結記者會有備而來,雖然不開放媒體發問,但除了新聞資料之外,還準備了新聞稿QA問答共17題,以及圖文並茂的簡報資料,針對相關違背職務、法令和收賄交易明細及筆記帳本鉅細靡遺說明,而起訴書多達61萬字、891頁,展現檢調廉在這4個月偵查中的成果,並明確指柯文哲犯後態度不佳,求處形似無期徒刑的重刑,等於告訴社會大衆柯文哲犯行重大,使得過往意氣風發的柯文哲先走下了政治神壇。

檢方起訴的重點,在京華城案方面,主要是柯文哲知悉京華城不符合都市更新相關法令,卻覈准其申請容積獎勵,且都發局、都委會內部多次反對,但遭無視。至於柯收受的賄賂與不法收受款項部分,檢方指柯的工作簿紀錄顯示柯文哲曾收受現金,與京華城案進展相吻合,而210萬元賄款則是因爲同案被告朱亞虎的認罪供述,由柯的帳房李文宗收受後告知柯文哲。

至於政治獻金部分,募款活動與高價門票收入被視爲政治獻金,但款項處理存在爭議。檢方並留下伏筆,針對募款活動與小物分潤是否涉及不法,另案偵辦中。換言之,未來民衆黨多名政治人物仍有遭起訴的可能性。

其實京華城案是否涉及圖利等不法,部分人士有不同看法,有法律認定的灰色地帶;政治獻金部分更可能是現有法令規範不足,也是所有從政者的冰山一角,有待法院日後審理。但案件偵辦期間,出現種種光怪陸離現象,甚至違反偵查不公開部分,檢方都未在17個QA問答中,替社會大衆解惑。

首先,被認定柯文哲收受沈慶京1500萬元賄款的隨身碟帳本中所記「小沈1500」,《三立新聞》記者明確指出這是柯收賄的證據,讓外界開始大談這就是讓柯文哲一刀斃命的事證,但北檢大動作分案追查卻是查無實據簽結。再者,本案金流最關鍵人物,就是在逃遭通緝的柯文哲貼身帳房橘子許芷瑜,此前外界根本不知道有這號人物,卻是經《鏡週刊》披露後才曝光,更遑論柯妻陳佩琪赴銀行開保管箱、柯文哲利用冷錢包洗錢等訊息。

國會監督 迎戰政治攻防

媒體基於民衆知的權益,有挖掘真相的責任,但偵辦的司法機關必須嚴守偵查不公開,否則就乾脆公開適度對外說明,以化解外界猜疑,只是這段期間,不管是綠媒還是「鏡檢」持續猛打柯案,政論節目和部分民代更是每日「編劇」疲勞轟炸談論,司法的怠惰縱容無形中加大政治操作的猜疑和社會對立,也讓最後偵查結果難掩政治辦案的質疑。

創黨主席柯文哲涉貪被起訴,與其過去自詡清廉大相逕庭,民衆黨自然難以接受,定調爲「政治追殺」,質疑收賄沒證據、沒有金流,只有各種編派故事、羅織罪名,並批評政治追殺、司法不公、濫權起訴,這些無法扭轉檢調的起訴與法院的判決,只有好好面對起訴後的政治攻防,畢竟尊重司法仍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基本價值。

10多年前,前總統陳水扁因國務機要費等案涉貪遭起訴並判刑20年,這次柯文哲先是因政治獻金申報不實被爆料,接着再被追查京華城弊案,於是有人說,柯案有扁案的影子,主要是扁當時稱錢是「建國基金」;而此次檢方起訴政治獻金部分也是流入民衆黨的「建國基金」,當年民進黨也批評是司法迫害,如今柯涉貪遭起訴,兩名曾是當權者涉及不法,都讓臺灣國際形象受損。

柯文哲未來還有漫長的司法審判之路要走,民衆黨如果認定這是一場「政治追殺」,就應該和國民黨好好合作,扮演好在野監督的角色。儘管執政黨鴨霸施政,畢竟在國會藍白合作還可以對執政黨做一些牽制。如果看不清局勢,還是着眼一黨一己之私,柯文哲不肯「藍白合」的下場就是最好的殷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