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詐騙悲劇不斷 政府還在睡覺

中國時報社論

最近有兩件令人悲憤的事,都與詐騙集團有關。一件是北市內湖母女命案;另一件是金融犯罪調查師陳梅慧命喪國道。其中,母女命案不僅是被詐團謀財害命,竟還遭到受理報案員警的冷嘲熱諷。金管會、NCC、數發部投入大筆預算打詐,卻像石頭扔進大海,還鬧出人命,顯然都還在睡覺。

犯罪生態鏈 行政機關怠惰

寧婦今年7月19日在臉書看到詐騙集團假冒網紅「柴鼠兄弟」,內容標榜有穩賺不賠的投資飆股門路,因此加入羣組,在羣組內被詐團以話術誆騙,先是多次依對方指示到銀行以買車或裝潢等理由小額匯款,對方食髓知味後改由面交收取大筆上百萬現金,寧婦因此遭騙1200萬元。

這正是時下最流行的詐騙方式,詐團利用名人號召投資,在臉書等社羣平臺招攬會員加入羣組,然後放餌讓被害人以爲投資獲利,陸續交付金錢,不只是柴鼠兄弟,連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輝達黃仁勳、前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等名人都被當人頭冒名行騙,寧婦被騙走血汗錢,和許多被害人一樣,除了自責難過,更面臨龐大債務壓力。

處理的年輕警員或許早已聽慣這樣的詐騙劇本,一句「妳還活着喔」的對話,成爲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警方事後道歉重懲員警,亡羊補牢逮捕出面收款車手,說穿了也只是詐騙集團的代罪羔羊,難以彌補兩條驟逝人命的遺憾。

政府打詐20年,過去憑警察單兵作戰與詐團玩捉迷藏,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詐團手法推陳出新,連警察也會被騙,還有警察和律師乾脆與詐團合作,形成複雜的犯罪生態鏈,打詐早已不是警察所能負荷承擔,但政府仍將主要責任推給司法和警察機關。

警方於是請來幣流分析師陳梅慧幫忙,無償地熱心協助調查多起網路加密貨幣區塊鏈金流犯罪案件,包括追查兒少影像偷拍的「創意私房」案、「88會館」洗錢案等複雜的虛幣金流,都倚賴她找出線索,投入刑事局專案小組半年以來,該小組經手60個投資詐騙案件,就凍結逾93億詐團金流,狠狠打臉人才濟濟的金管會,所謂打詐跨部會合作到底做了些什麼?

再看看NCC,從電信詐騙到網路社交平臺,NCC袖手旁觀的心態助長犯罪氣焰,前NCC委員蕭祈宏離職後,還當起詐團顧問,淪爲第二類電信的門神。NCC效能不彰,卻在組織法遭在野黨修正刪除延任條款後,哭訴打詐子法等逾104項業務因此受牽連,企圖把打詐不力責任甩鍋給在野黨。可笑的是,行政院長卓榮泰說會力拚11月底再提新的NCC委員名單,但迄今沒有下文,顯然NCC只有3名委員也能運作。

預算年年增 打詐愈打愈詐

NCC如此怠惰,更別說數發部了。近2年共拿了283億預算,前部長唐鳳因打詐不力下臺,留下的成果只有「點面線App」,接棒的黃彥男對打詐滿懷雄心壯志,但推動的「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一延再延,雖拉了一堆名人推薦測試版,卻僅試用15天就下架,還要等到明年才上路,殊不知這段期間又有多少人被騙,此次內湖寧婦被騙的手法,正是「漏網之魚」。

面對打詐不力質疑,賴清德多次喊話要將打詐視同作戰,要設定目標,全面防止詐騙發生,以人民感受爲最重要根據。內政部馬上砸錢架設「打詐儀表板」網頁,除每日公佈受理案件數和金額,更要求各警局擴大宣導,惟打詐預算今年已編13億元,明年更將編73億元,但被騙金額光是10月就有120.8億元,11月更飆升至126.8億元,政府卻把儀表板當業績,無視被害者受騙的悽慘。

近年因詐騙衍生的家庭和社會問題逐年增加,每一件都在控訴行政機關的失職,爆量的案件削弱了司法效率,也讓員警疲於奔命,久而久之便會缺乏同理心,寧婦案例值得警察機關檢討。

打擊詐騙非一蹴可及,從防詐、識詐到反詐是長期抗戰的不可能任務,在當前跨境合作困難下,需要從源頭制度面到科技的監管措施,並透過破案及預防多管齊下,以降低詐騙的發生。目前修法和預算都有了,這類悲劇不該一再重演,行政機關別再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