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在業財融合過程中的問題

業財融合,主要是指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相融合的過程,通過強化業財之間的聯繫來加速信息傳遞,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增加財務工作的價值。在業財融合的過程中,財務部門需要進行一個角色的轉變,從原本傳統定義下財務提升爲對業務發展具有強力支持的關鍵角色,提升財務對決策的輔助作用。

但業財融合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一些問題,特別是在中小企業中,加上企業資源的限制,會令業財融合的推行更加困難,甚至是根本無法施行、無效施行。

1爲何要進行業財融合?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業務信息,包括合同信息、存貨信息、客戶信息、交易信息等,財務需要將這些信息按照會計準則以及相關規則轉化爲財務數據,通過記賬方式記錄到財務系統中,生成財務報表進行經營結果的展現。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財務根據從業務數據中獲取的信息、轉換爲財務數據時發現的問題,以及根據財務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以及預測未來的可能性等,與業務端進行積極地溝通,以便推動問題的解決,用量化數據方式以及對風險的管控來輔助業務的發展和決策。

業務對財務的牽動以及財務對業務的支持,加起來纔是業財融合的全過程。融合能夠令財務信息與業務信息進行快速同步,提升信息傳遞效率。信息共享也能夠爲管理決策提供更多維度的分析,消除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令跨部門溝通更加順暢。

如果業財融合缺少了業務牽動和財務支持的任一內容,就意味着業財融合推行失敗。財務無法將業務數據進行合理、有效、準確地轉化,意味着企業的財務基礎很差,會計覈算數據出現偏差,導致財務數據無法使用,財務部門可能因此喪失管理層的信任;財務只關注轉化過程而未將信息對業務端進行反饋,將導致財務與業務脫節,即使信息能夠進行高效傳遞,財務也只能停留在基礎工作階段,無法提升工作內容來發揮價值。

所以企業需要推行業財融合來進行管理的升級,令有效的信息和數據能夠在企業內部流轉,提高信息質量和運行效率,儘早搭建財務管理框架,爲未來發展進行鋪墊。

2業財融合中的常見問題

在中小企業中,業財融合的困難並非都是由財務缺乏專業能力導致的,需要從管理者視角、企業管理體系、企業內部的溝通環境、資源限制等多方面尋找原因。

管理者視角

管理者視角主要考慮企業管理者對於財務部門的定位,這通常取決於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以及其對於財務工作的認知。

在中小企業裡,老闆能夠直接決定企業的經營方向以及各部門權限。當老闆認爲財務就是記賬報稅的時候,大概率就會忽視財務管理工作,也就不會給予財務部門過高的權限,這就導致了財務管理工作開展困難。

權限的限制會導致財務無法解除到業務信息,導致無法在前置位置來把控財務風險,只能被動接受業務部門傳遞的信息,無法驗證信息的真實性,也不能控制時效性,導致財務數據與實際經營情況出現偏差,或者數據嚴重滯後,喪失時效性而失去價值。

還有一種情況是管理者認識到了財務的重要性,但企業目前需要進行怎樣的財務管理,需要財務部門提供哪些信息進行決策支持,只有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這時老闆可能會考慮從外部尋求幫助,例如聯繫諮詢機構爲企業進行體檢,但體檢的結果並不如人意,需要改善的地方會增加企業成本,老闆並不願意負擔這部分成本,導致體檢基本是無效的。

或者是寄希望於購買各類成熟的信息系統來輔助管理,但卻忘記考慮系統與企業業務模式、組織架構、管理方式是否適配,導致系統上線後,內部的數據變得更加混亂,引起各部門的不滿。實際上系統只能提升效率、降低人爲錯誤導致的偏差風險,當企業內部的管理流程混亂時,信息系統的出現可能會令企業內部變得更加混亂。

管理者對於財務的定位決定着各部門對於財務工作的配合程度,也決定着業財融合能否在企業推行,財務可能很難通過溝通來改變管理者的想法,或者即使能夠溝通,管理者也會由於增加成本等原因不願意支持財務工作。

企業管理體系

業財融合是信息的融合與共享,能夠實現的前提是業務需要有既定的制度和流程來對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時效性進行控制,同時財務也需要利用制度和流程來對財務風險進行監控,同時能夠使用系統將業務信息進行自動錄入或手工錄入來轉化爲財務信息,滿足這兩個條件,才能進一步思考怎樣將信息系統打通的問題。

企業缺少制度和流程對經營過程進行管控,沒有對應的組織架構明確崗位的職責和權限,一方面會令業務信息的可信度降低,可能會有人爲了自身利益而損失企業利益,或是對業務信息進行隨意的篡改,影響業務部門使用的同時也會增加財務數據中的偏差和錯誤。另一方面組織架構不清晰,會出現各部門的工作內容及管理權限不清晰,問題的出現會令各部門推諉責任、拖延解決,最後就會變成發現問題的人的責任,長此以往會打擊員工的積極性,在企業內部形成消極擺爛的企業文化。

想要避免消極情緒的影響,確保業財融合工作能夠推進,需要在完善企業各項管理制度和配套流程的同時,考慮增加績效考評的指標來提高各部門對於財務管理以及業財融合工作的認識。例如將績效指標中的量化指標與財務數據相關聯,這樣能夠激發各部門與財務溝通的積極性,加強對於財務數據的重視。

企業內部溝通環境

在業財融合的過程中,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溝通一定是雙向的,單項溝通無法實現融合的目的。

首先需要業務端對財務開放必要的信息,或者將財務置於業務或項目開展的前置位置,便於財務進行風險評估及提示。在中小企業,業務端可能不願意與財務進行信息共享,導致財務無法在事前把控風險,只能等到執行過程中風險爆發,纔會聯繫財務來尋找解決方案。業務部門對於財務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管理者給財務的權限,當權限較高時,財務可能直接在事前進行干預,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其次財務需要將發現的經營問題及時進行反饋,反饋過程中的溝通是否有效受到財務對於業務瞭解程度的影響。如果財務不瞭解基本信息、業務模型、行業變化等,只從財務單一視角進行數據分析,那麼由於財務數據的滯後性,分析的結果很難給業務提供幫助。

所以業財融合的溝通需要財務在瞭解業務的基礎上,採用一種積極的態度來主動對業務進行信息反饋。財務部門並非一定與業務部門對立,而是需要站在企業整體的角度來尋找兩個部門的共同目標,從而達成合作。財務對業務的瞭解肯定不如業務部門那樣深入,但可以從財務視角來發現業務視角所忽視的問題。在溝通中通過將兩個視角觀點的結合來對未來進行預測,提前尋找風險應對方案。

資源限制

部分中小企業出於成本考慮,可能會使用EXCEL等共享文檔來進行信息的記錄和傳遞,需要手工進行數據的錄入和維護,卻又缺少數據校驗邏輯,導致錄入數據出現錯漏的概率增加;可能存在多人處理同一表格的情況,造成混亂的同時會延長數據處理和更新的時間;共享文檔等無法設置權限或只能設置簡單權限,關鍵信息可能無法進行保密,這些都會對企業管理造成影響。

需要綜合企業的業務需求、信息量級等考慮怎樣使用更少的成本來降低信息錯誤、提高傳遞效率。例如業務端按照需求搭建系統,在搭建的過程中需要聽取財務部門提出的需求,設定系統邏輯來進行基礎數據提取和轉換,財務利用這部分數據在財務系統中進行信息錄入。這樣就能夠確保業務信息中的關鍵數據與財務數據保持一致,避免部門之間因爲數據差異產生分歧。

資源限制還體現在對於財務部人力成本的控制,中小企業老闆通常不會給予財務部太多的HC,或者乾脆採用代理記賬來替代企業招聘財務,這種限制會導致企業無法招聘到具備業財融合能力的財務人員。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欠缺,也會導致業財融合失敗,甚至連企業的財務基礎都無法保證。

假如管理者真的迫切需要財務部門對業務提供幫助,就需要考慮怎樣的方案能夠在不大量增加人力成本的情況下解決問題,例如聘用財務顧問、加強財務人員培訓、替換現有人員等方式來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怎樣生存下去並獲得一定的發展空間是關鍵。在企業創立的早期階段,業財融合可能不是管理者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但隨着業務的不斷髮展壯大,管理者必然會對財務工作提出需求,這時業財融合就成爲了財務價值能否發揮的關鍵。

業務融合對於企業發展壯大,是有必要的,但對不同企業來說,可能不是必需的,需要結合企業業務的具體需求來進行判斷,結合企業當前狀況來進行考量。

資料來源:漫談財管

組稿製作:謝朝喜

責任編輯:李前

內容審覈:李鴻

媒體合作:010-88379072

聲明:本文所用素材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財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