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經大學劉軼芳: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要被資本市場承認
10月29日,由本站財經主辦的“2024本站財經ESG趨勢論壇”在深圳國際低碳城舉行,主題爲“擁抱新時代,碳路ESG未來”。本屆論壇由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指導,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提供專業支持,論壇支持單位還包括中國標準化協會、廣州市綠色金融協會、深圳市南山區金融行業協會、Wind ESG、大灣區碳中和協會。來自政府、學界、企業界、金融機構的嘉賓出席了本次論壇,並基於ESG議題發表重要演講與深入交流。
中央財經大學可持續準則研究中心主任、財政部可持續披露準則諮詢專家劉軼芳在論壇上表示,中國可持續發展不僅是一個企業的行爲,也是一個政府的行爲,是各個層級、各個經濟主體共同參與的行爲。這種不僅侷限於企業主體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同樣是中國特色的另一個體現。未來,不同國家的企業ESG評級也應該是有差異的。
在劉軼芳看來,對於極具有中國特色的重要的可持續信息披露內容所蘊含的價值評估,也應被納入中國企業的國際評價體系中。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要被政府及中國資本市場所承認,纔有可能作爲一種伸張中國話語權的有效聲音向國際傳遞。
以下爲現場實錄:
胡文根:今天第一個問題想請教劉軼芳教授,在今年的4月份中國證監委的指導下,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共同聯合發佈了《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隨後財政部也發佈了《企業可持續披露基本準則的徵求意見稿》,隨着國內信息披露政策指引的先後落地將會對國內企業在ESG信息披露方面帶來哪些影響?對於ESG行業的建設,包括企業的發展將會帶來哪些指導意義?
劉軼芳:好的,主持人。其實這是一個衆多企業非常關注的問題,不論是證監會可持續報告的指引工作,還是財政部相關準則的制定工作,主要的核心目的是指導企業如何科學規範地披露可持續發展報告。
我們知道企業現在面臨着各種各樣對於可持續相關信息披露的要求,不光是咱們國家,在中國香港的交易所,在海外的資本市場其實對於企業披露信息合規性要求是越來越強烈的,企業現在帶着非常強大的需求和疑問,到底應該怎麼樣披露可持續的相關信息,以什麼樣的規範能夠滿足國家相關部門的要求及國外資本市場的相關要求。
財政部的報告的指引工作和證監會的相關指引其實都是在回答企業如何披露可持續報告的問題。但是我們說這樣的工作在咱們國家仍然是先行的發展階段,證監會的指引幾乎是一次性出完了。
我們也看到在它的指引中同時提出了21項議題的若干個相關指標,但是因爲這一項指引的相關內容涵蓋了所有議題,難免在指引的文件中很難讓企業非常清楚地知道到底應該披露哪些指標,這也是現在上市公司存在特別大的疑問。
我也建議大家關注它,隨後由上市公司協會發布的關於可持續報告的解讀的應用指南,可能會相對更詳細一點說明問題。不可避免的是不管是幾十頁報告的指引,還是大概200多頁的應用指南,想涵蓋ESG的方方面面的信息披露的解釋和應用是非常難以做到支撐的。
對於財政部這套信息披露的準則,應該說是將會更全面、更系統地展示對於企業披露可持續相關信息的具體要求。我所在的中央財經大學的可持續準則研究中心指導單位就是財政部會計司,當時中心的名稱定義也正是爲了服務國家財政部企業可持續準則的制定工作。在今年5月27日這項基本準則中也向大家展示了財政部所制定的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準則整個體系的架構。
除了我們看到的基本準則,針對於每一項ESG議題準則都將獨立出一份具體的準則相關的內容。所以在財政部這套準則裡會更詳細和全面展示和建議企業如何披露每一個議題下的相關可持續的信息。
這套體系2027年是第一階段,以及在2030年希望架構全部的內容,這也是相對漫長的過程,對於企業的指導也是有着蠻大的期待和期望的週期。對於企業最終的影響就會表現在有了財政部的準則及證監會的相關準則,企業在面向資本市場,在面向國際監管市場時如何進行可持續信息的相關披露,我相信會有更好、更規範性的參考。大體上就是這樣。
胡文根:感謝劉軼芳教授的專業分享。剛纔通過第一輪四位嘉賓的分享和交流相信大家有了一些收穫,第二輪也是準備了在座很多企業非常關注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有關於中外ESG體系的一些差異。
我們中國的ESG體系很多內容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包括鄉村振興、中小企業平等對待、創新驅動,科技倫理等等,像近期出臺的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三大交易所最新的指引,對這個特色是有所體現的。海外的ESG評級對於中國的評價體系是不太理解的,尤其是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承擔這方面,關於這個問題第二輪,首先有請劉軼芳教授跟大家分享一下。
劉軼芳:這也是一個特別好的問題,因爲我是參與財政部準則的制定,其實在財政部制定這個準則的前提背景是因爲ISSB出臺了兩個國際的準則,國際準則出臺之後財政部迅速組織了九部委及學術領域的專家成立了國際準則在中國適應性評估的評估工作組。在最終4個月的評估工作之後,向國務院提交了一份評估報告,在這份評估報告中也提出了中國在制定中國企業可持續準則的基本原則,包括我們應該積極借鑑,包括應該彰顯特色、兼容幷蓄和穩步推進。
其中彰顯特色這塊就是主持人您提到的,如何在中國的企業可持續準則中體現出我們的特色內容。在財政部具體準則的議題中明確提到了關於鄉村振興應該說和國際上現有披露的框架中蠻大的中國特色的內容。其實鄉村振興對大家來講也並不陌生,對這項對於中國企業來講非常重要的社會影響的可持續的風險和機遇,這是不可忽視的。
不管是剛纔蒙牛的楊總,本站我之前也關注到做了很多跟鄉村振興相關的社會貢獻,這部分的價值如果說連中國自己都不承認,怎麼可能讓國際的機構或者是國際的資本市場來承認這部分的社會價值及在這個社會價值背後所蘊含的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的機遇,和在可持續風險上抵禦的穩定性呢。
所以對於彰顯特色的基本原則,我們認爲在議題上的內容應該是最重要的表現。當然,我們說在中國可持續發展不僅是一個企業的行爲,也是一個政府的行爲,是各個層級、各個經濟主體的行爲。這種僅僅拘泥於企業主體的可持續發展也是中國特色另外一個方面的表現,當然沒有體現在企業可持續準則的內容裡。這塊的工作我也特別贊同馬司長提到的觀點,不同的行業對於ESG的評價是有差異的。未來不同國家企業的ESG的評價也應該是有差異的。
對於在中國這些極具有中國特色的重要的可持續信息的披露內容所蘊含的價值評估是應該在中國的企業裡被納入到國際的評價體系的。這項工作我們說國際上會不會以及什麼時候能夠納入進來,這可能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但是有可能是我們去左右的。
第一件事是被我們所觀測,被我們自己所測算出來,也要被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自己的政府及中國的資本市場所承認,纔有可能作爲一項伸張中國話語權的有效聲音向國際傳遞。我相信資本市場對於風險和價值的評估是更客觀的,如果它真的相當於能夠代表企業的價值和能夠反映企業的風險韌性,我認爲它會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在中國財政部和ISSB的諒解備忘關係,使得ISSB在中國設有辦公室,也是相當於比原來更好參與國際話語權的機制和通道,能夠將中國特色的信息,將中國特色的評估角度,未來爭取納入到國際的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框架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