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術學院 | “大藝不言——林崗先生百歲藝術展”解讀回顧

百年輝煌·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名家

大藝不言——林崗先生百歲藝術展

前言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中央美術學院創校106年來,正是因爲匯聚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家先賢,纔有了百年校史的輝煌碩果,纔有了賡續不斷的央美精神。

林崗先生是中央美術學院的傑出教授,也是中國油畫界的標誌性人物,在中國美術界享有讚譽。他在學校不同歷史階段的發展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於學校的教育教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24年,林崗先生跨入期頤之年,我們爲之高興和鼓舞,此時,爲先生做一次大型回顧性展覽,梳理其藝術歷程和學術脈絡,展示林崗先生豐碩的藝術創作成果,是學校的榮幸,也是薪火傳承的使命。

林崗先生是在新中國成長起來的一代油畫家,有着堅定的文化理想,鮮明的藝術風格,一直走在時代變更和發展的前沿。

他是敢於突破的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追求最爲真摯、感動的表達,不拘泥於過往的成就,從而開拓一個又一個新的藝術里程。青年時期,他創作的《羣英會上的趙桂蘭》以樸素的語言展現了新中國的新精神。留蘇期間的他深入研究並掌握了油畫造型和色彩的語言傳統,“追求淋漓舒暢的筆法和色彩,追求色調美和畫面的情致”,成績卓著。《獄中》《井岡山會師》《崢嶸歲月》《萬里征程詩不盡》等一批歷史主題創作以堅實的造型、特色的構圖和色彩,成爲一代經典。20世紀80年代開始,帶着“超越時代侷限”的思考,林崗先生的繪畫從寫實具像逐漸走向意象和抽象,通過點線面等基本繪畫語言,表達豐富的人生與現實的體悟。

他是真誠、正直,倍受學生愛戴的教授。林崗先生在教學中呵護學生,鼓勵自由創造,如父輩一樣,給與堅定而深沉的關懷。他先後在油畫系第二工作室和第四工作室任教,長期思考油畫在中國的發展與未來,並付諸實踐。特別是1985年創建油畫系第四工作室,開時代之先風,拓展中國油畫教育的領域,培養了大批人才,影響深遠。

本次展覽精心籌備策劃,以回顧林崗先生的藝術歷程爲基本思路,通過“熱血與感覺”“使命與拼命”“情感與形式的統一”“色與形的韻味”“播種者”“更直接一些”六個板塊勾勒他藝術創作的輪廓,並着重展示不同時期、不同繪畫風格之間的內在統一,捕捉林崗先生藝術生命的脈搏。“大藝不言”,林崗先生用一生的藝術實踐,一件件有力的作品感染着後輩晚生;“莫問收穫,但問耕耘”,正是林崗先生這樣的一代代名家大師的耕耘與奮鬥,積澱了美術學院的豐厚底蘊。

“山中自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期頤之年的林崗先生的人生、藝術與精神,對於百年美院而言,難能寶貴,值得我們細細體會和傳承。最後,衷心祝願林崗先生健康長壽!

林茂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時光,它是一種精神狀態,他不在於紅顏、朱脣和輕快的腿腳,而在於它的意志力、創造力和充沛的精力,他是使人生充滿活力的泉源。

——塞繆爾·尤爾曼(美)

注:本次展覽中的文字都選自林崗先生的自述或筆記,希望通過藝術家最真實的語言,使觀衆拉近與藝術家的距離,走入藝術家的精神世界。

板塊一

熱血與感覺——早期經歷

和《羣英會上的趙桂蘭》

50 年代初,美術學院繪畫專業的師生都在畫年畫、連環畫。徐悲鴻、王式廓老師給我、馮真、李琦、鄧澍、樑玉龍,還有兩個中央大學美術系的學生在美院後面雕塑系的破房子裡上創作課,討論如何學習舊年畫,創作新年畫,如何用一技之長創作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年畫,爲人民服務。大家真是一腔熱情,包括李可染、葉淺予、古元等先生,雖然在畫法上有些不習慣,但是都非常積極。

我畫的第三張年畫就是《羣英會上的趙桂蘭》。我在報紙上看到一段趙桂蘭的報道,說周總理領着趙桂蘭去見毛主席,覺得很感動。一是趙桂蘭爲救公家財產不幸受傷的事蹟很感人,二是周總理領着她去見毛主席這畫面很感人。主席和平民是平等的,這是新中國纔有的事兒。後來學校叫我給同學們講這張畫的創作經驗,其實講了半天就是“激動”兩個字。

構圖上參考了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大白條桌子,焦點透視,因爲過去在美院圖書館看過,非常喜歡,印象深刻。其實我畫這張畫的時候,只知道素描的焦點透視和單線平塗,色彩一點都沒有學過,只是有點感覺。現在回頭看,真不知道當時是怎麼畫出來的,完全依靠感覺。所以直到現在我都非常推崇感覺,我曾在自己的小本上寫道“感覺萬歲”,畫畫主要靠感覺,你內心是什麼樣的,你自然畫出來就是什麼樣的。

——林崗

羣英會上的趙桂蘭 林崗 絹本設色 138×176cm 1951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主席和平民是平等的,這是新中國纔有的事兒。

——林崗

1950 年 9 月,“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和“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在北京舉辦,我從別人那兒借來一個相機,抓住勞模開會的機會,拿着由學校開的見面介紹信去訪問了趙桂蘭,在總工會的院子裡匆忙抓拍了幾張照片,又在報紙上收集到了女火車司機、新疆青年等幾個形象,然後就在老美院的一個畫室開始畫。因爲有創作連環畫的經驗,所以要把故事情節表現出來並不困難。

——林崗

抗美援朝戰地速寫1 林崗 1951年 25×20cm 紙本速寫 藝術家自藏

1950 年畫完《羣英會上的趙桂蘭》之後,《人民日報》組織伍必端、侯一民等我們幾個年輕教師去朝鮮寫生,活躍志願軍的文化生活。我們跟着部隊一直跑到漢城,晚上能聽到子彈噗噗掃過的聲音,挺可怕的。

——林崗

抗美援朝戰地速寫2 林崗 1951年 25×20cm 紙本速寫 藝術家自藏

抗美援朝戰地速寫3 林崗 1951年 22×17cm 紙本速寫 藝術家自藏

抗美援朝戰地速寫4 林崗 1951年 22.5×17.5cm 紙本速寫 藝術家自藏

板塊二

使命與拼命

——留學蘇聯的七年時光

新中國剛成立後,國家公派了大批不同專業的青年到蘇聯學習。因爲《羣英會上的趙桂蘭》反響比較好,1954 年我被公派前往蘇聯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留學,當時蘇聯的電影、音樂、文學、美術對我們影響很大,所以能去留學非常激動。

我們的生活費在學生裡算得中上水平,但大家還都非常節儉,我和肖峰經常是鹹魚抹點黃油就着麪包吃,再喝點水,用省下來的錢買一大堆小畫片、油畫顏料。大家都覺得我們全身從上到下全是國家供給的,多少農民在那兒勞動供我們留學,我們一定要把蘇聯的好東西學到手,回來報效國家。

在國內我只畫過連環畫、年畫,沒學過素描,至於油畫就沒畫過。所以到了蘇聯以後就拼命學。我特別努力,99%的努力加1%的天賦嘛。

列寧格勒白天很短,尤其到冬天,上午 11 點天才亮,下午 3 點天就黑了。我們就趁天亮抓緊練色彩,下午光線暗下來了,就燈下畫素描。學校畫室不關門,宿舍就在學校旁邊,我們就經常畫到很晚,有時候畫到 11 點,眼睛看東西都成雙線了,才只好回宿舍。

我覺得在蘇聯最主要學到的就是色彩,美術學院裡的很多蘇聯同學也在私底下嘗試各種藝術變革,互相交流各自的實驗體會,自己在家裡搞展覽。現代主義藝術對我最初的影響就是來自於這些蘇聯同學的課下創作。

——林崗

白洋澱游擊隊 林崗 1958年 51.5×80cm 布面油彩 藝術家自藏

俄羅斯婦人 林崗 1958年 99×71.5cm 布面油彩 藝術家自藏

藝術,靠本能、愛好加汗水。

——林崗

俄羅斯老漢#1 林崗 1958年 35×25.3cm 紙本素描 藝術家自藏

俄羅斯老漢#2 林崗 1958年 38×29cm 紙本素描 藝術家自藏

伏爾加河邊 林崗 1950年代 15.5×30.5cm 紙本油彩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沙灘 林崗 1957年 17×25cm 紙板油彩 藝術家自藏

診 林崗 1959年 140×115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上解剖課的老師特別認真,蘇聯學生都特別怕他,他的課考試很難,大大小小骨頭都得記着,一個個通過口試,都沒法作弊。因爲他覺得素描的功力 就在這,經過嚴格地訓練,對造型特別有幫助,當時真是記不住啊,一個禮拜一節課,特別認真地畫,我現在還留着那本畫畫的冊子,我們中國人在學生裡算是比較用功的。但這確實很有用,對於打基礎,怎麼觀察、怎麼表現,很有用。

——林崗

臨摹倫勃朗《試耳環的少女》 林崗 1960年 36×31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臨摹倫勃朗《坐在靠背椅上的老婦》 林崗 1960年 107×79cm 布面油彩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板塊三

情感與形式的統一

——歷史畫的創作探索

(回國後)經常被調去畫歷史畫,當時黨和國家的威信非常高,調誰去都願意去,沒有牴觸,沒有懷疑,大家也都覺得藝術要有用,要真正地落到實處,不是空洞的,不能畫出來你自己喜歡就拉倒。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事,你得自己先感動,你自己都不感動,畫出來的歷史畫能讓人感動嗎?

——林崗

獄中 林崗 1961年 160×282cm 布面油彩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獄中——素描稿 林崗 1961年 58×76cm 紙本炭筆 藝術家自藏

萬里征程詩不盡(馬背詩篇) 林崗、龎壔 1977年 180×298cm 布面油彩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萬里征程詩不盡——素描稿 林崗、龎壔 1977年 27.5×69cm 紙本炭筆 藝術家自藏

崢嶸歲月(長征路上) 林崗、龎壔 1979年 165×300cm 布面油彩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女兵(路) 林崗 1986年 140×130cm 布面油彩 北京美術家協會北京分會藏

真正有價值,優秀的文化,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沒有階級、民族的界限。

——林崗

井岡山會師——朱老總素描像 林崗 1975年 29.5×22cm 紙本炭筆 藝術家自藏

東渡——油畫色彩稿 林崗 1976-77年 37.5×53cm 紙板油彩 藝術家自藏

十里長街——水粉色彩稿 林崗 1976年 17×38.5cm 紙本水粉 藝術家自藏

東方人需加強力度

——林崗

魯迅畫稿 林崗 1980年代 38×33.5cm 紙板油畫 藝術家自藏

主席的書房 林崗 年代不詳 66×107cm 紙本炭筆 藝術家自藏

板塊四

色與形的韻味

——色彩在寫生中的探索

造型和色彩結合得好,而且表現出一種情緒,不是容易的事情。靳之林就說顏色要“透”,黃賓虹那個國畫就透,有空氣。還有一個老師叫趙域,他說好的顏色像西瓜的沙瓤,比較熟,不是生的。邵大箴的愛人奚靜之,她說蘇里科夫的《流放西伯利亞》的顏色豐富響亮如同貴重金屬的色彩。因爲有共鳴才響亮,就像音樂。我現在覺得好的色彩要有巧克力的感覺,成熟、渾厚、豐富。這種東西完全是感性的,都是隻有實踐才能體會到的。其實藝術最後的要求就是六法裡面第一法,“氣韻生動”,“韻”就是藝術性,就是非常微妙。

——林崗

軋場(黃昏時刻) 林崗 1959年 18×23.5cm 紙板油彩 藝術家自藏

農家 林崗 1963年 25.5×30.5cm 紙板油彩 藝術家自藏

倒影 林崗 1977年 43×38cm 布面、紙板油彩 藝術家自藏

白雲 林崗 1963年 14×21.6cm 紙板油彩 藝術家自藏

對我而言,色彩還是最重要的,顏色不好素描畫對了也不喜歡。

——林崗

鳥家鄉 林崗 1979年 53×72cm 布面、紙板油彩 藝術家自藏

黎明 林崗 1979年 49.7×60.5cm 布面油彩 藝術家自藏

受衝擊的礁石 林崗 1979年 38×55cm 布面油彩 藝術家自藏

畫家王式廓 林崗 1978年 82×78cm 布面油彩 王式廓家屬收藏

雨後桂林 林崗 1980年 46×40cm 布面、紙板油彩 藝術家自藏

我總覺得畫要有點筆觸和棱角,我也不是不會磨得光光的,但就是不喜歡,每個人愛好不一樣。

——林崗

灕江行 龎壔、林崗 1981年 130×213cm 木板油彩、沙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板塊五

播種者

——畫室制教學實踐

從蘇聯回來以後,油畫系已經分了工作室,吳作人、艾中信先生主持第一工作室,羅工柳先生主持第二工作室,董希文先生主持第三工作室,三個工作室都有自己的追求。第二工作室主要是蘇聯風格,我就被分去任教。這一年(1964年),我開始擔任油畫系第二工作室主任。

(80年代)我們在系裡討論對現代藝術我們需不需要研究,要怎麼研究。得出的結論就是西方現代藝術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不能再走獨木橋了,要發揮自己的藝術才能。1985 年,聞立鵬作爲油畫繫系主任,正式提出建立油畫系第四工作室,把我從第二工作室調到第四工作室去當主任。葛鵬仁是我的學生,當時也從第二工作室畢業當老師了,也給調了過來。他非常熱情,教學大綱,安排教學,出了很大力量,很有成績。

——林崗

男人體 林崗 1979年 104.4×76.5cm 布面油彩 藝術家自藏

我們幾個老師當時也沒什麼經驗,都是“摸着石頭過河”。工作室老師、同學一塊兒研究,氣氛非常熱烈。同學們學習熱情也高,課上課下都畫,畫掛得滿屋子都是,我們老師都很感動。

——林崗

黑衣婦女 林崗 1980年 40×33cm 布面油彩 藝術家自藏

我們最基本的思想就是給同學自由。我們非常看重學生自己的性格和愛好,在第四工作室成立的發言上我強調了“自然流露”四個字。

——林崗

板塊六

更直接一些

——抽象探索中的空間

抽象藝術到了中國,一定要有自己國家的文化歷史傳統,中國人畫油畫最後不能跟外國人一樣對吧?但是也不能太着急,文化、藝術的發展需要慢慢積累。1989 年,我去美國考察了一年。從美國回來以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沿用從新疆、草地獲得的素材和感受繼續自己抽象畫的探索,創作了《沙風》、《沙海》、《雪山黃花》、《他們沒有留下名字》、《白髮》、《黑夜》等作品,雖然主題相同,但是在表現手法上卻發生了變化。

——林崗

沙海之二 B 林崗 1986年 130×140cm 布面油彩、沙 藝術家自藏

沙風之七 林崗 1996年 112×145cm 布面油彩、沙 藝術家自藏

白髮 林崗 1998年 146×112cm 布面油彩 藝術家自藏

黑夜 林崗 1998年 146×112cm 布面油彩 藝術家自藏

當前,油畫藝術性研究不夠,國畫的時代精神研究不夠。

——林崗

較量 林崗 2004年 125×140cm 布面油彩 藝術家自藏

潔淨的雲層#2 林崗 2004年 140×125cm 布面油彩 藝術家自藏

失去尊嚴的日子 林崗 2010年 150×124cm 布面油彩 藝術家自藏

未完成的抽象創作 林崗 2017年 150×124cm 布面炭筆 藝術家自藏

藝術拼:愛心,智慧,造型美,色彩美,有趣,拼學問。

——林崗

百年輝煌·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名家

大藝不言——林崗先生百歲藝術展

主辦:中央美術學院

承辦: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

支持: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京美術家協會

展覽時間:2024年9月11日–10月13日

展覽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3層B展廳

主編 / 何一沙

責編 / 吳靖

編輯 / 史泉悅

- END -

收藏|展覽|投稿

微信:artgeya

郵箱:artgey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