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研究展望六大行“注資”:考慮成本、影響、效果,積極穩妥推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希 北京報道

9月26日,中國銀行研究院在京發佈《2024年第四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中國銀行全球銀行業展望報告》等(以下簡稱《報告》),回顧2024年三季度全球和中國經濟金融運行情況,展望2024年第四季度經濟金融形勢及全球銀行業發展趨勢。中國銀行研究院院長陳衛東、首席研究員宗良、資深研究員王家強等出席並答問。

《報告》認爲,2024年以來全球銀行業經營不確定性增加。高利率環境帶來的息差提振效應持續減弱,美國、歐元區、英國以及部分新興經濟體銀行業經營面臨一定挑戰。展望全年,全球經濟金融環境的嚴峻性、複雜性進一步顯現,各經濟體銀行業將進一步加強戰略調整,應對經營環境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規模增長仍將存在差異。

值得一提的是,在答問環節,王家強對市場關注的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問題進行了分析。王家強表示,王家強表示,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要求是8.5%,當前六大行除郵儲外,均較這一要求有較大空間。王家強認爲,當前並不必要猜測“注資”會以何種方式進行,重點在於國家將考慮成本、對市場的影響,還有就是如何達到最好的效果,穩妥推進。

全球銀行業經營不確定性增加

2024年以來,全球經濟復甦動能不足,通脹壓力持續緩解,貨幣政策轉向對銀行業經營帶來影響。全球銀行業規模增長分化明顯,盈利能力艱難回暖,資產質量持續惡化,資本補充壓力猶存。相對而言,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奠定銀行業經營發展基礎。

《報告》認爲,全球經濟復甦持續分化,銀行業穩健經營面臨挑戰,同時貨幣政策明顯分化,銀行資產負債管理承壓。

具體而言,根據中國銀行研究院全球經濟金融研究課題組最新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爲2.7%,與2023年持平,復甦動能較弱;美國經濟增速小幅上調至2.3%,相比6月份預期值上升0.2個百分點;歐洲通脹壓力有所減弱,經濟企穩回暖態勢初顯,預計全年經濟增速爲0.8%。

三季度,部分發達經濟體開啓降息週期。貨幣政策轉向考驗銀行業流動性與資產負債的主動審慎管理能力,薄弱領域如商業地產風險仍值得高度關注。貨幣政策調整主要與各國通脹情況有關,根據中國銀行研究院全球經濟金融研究課題組最新預測,2024年全球通脹水平爲5.6%,較2023年下降約1.3個百分點,其中,美國、加拿大、英國、智利、巴西等國通脹率將分別下降1.4、1.1、4.4、3.7和0.4個百分點。

《報告》指出,2024年以來,高利率環境帶來的息差提振效應持續減弱,美國、歐元區、英國以及部分新興經濟體銀行業經營面臨一定挑戰。

“預計全年全球銀行業規模增長將出現明顯的分化趨勢,部分國際化水平較高的國際大行或能夠保持規模擴張勢頭;信貸環境收緊、借貸成本居高不下導致銀行業盈利能力不足,發展高附加值的綜合化、全球化業務將成爲重要支撐;經濟下行週期中,銀行業風險形勢面臨深刻複雜調整,資產質量惡化趨勢較爲明顯;強監管趨勢下,資本充足率不會大幅波動,但資本補充的難度和成本仍需重點關注。”《報告》寫道。

在中國銀行業方面,《報告》認爲,從全年看,隨着實體經濟穩步復甦,企業主體經營情況改善,銀行將加強前瞻性管理,進一步加大定期重檢各類資產質量的力度,準確認定不良資產,合理計提撥備水平;同時,在“以豐補歉”邏輯下有效運用動態計提撥備機制吸收資產損失,爲盈利常態化增長和銀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2024年,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將延續穩健態勢,不良貸款率有望在1.6%的低位附近保持穩定。

“注資”考慮成本、影響、效果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國家計劃對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

在我國的銀行體系中,六大行是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定位非常重要。在當前經濟形勢相對平穩、息差收窄的情況下,銀行業的利潤增長會受到影響,資本補充壓力可能顯現。

王家強表示:“從資產負債表上來看,核心一級資本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中比較重要的是兩項,一是股東投入,也就是實收資本,再有就是留存利潤,就是銀行盈利能力。”

王家強談到,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商業銀行的資本補充。在內源性補充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利潤留存。當前商業銀行利潤留存其實還有一些空間。目前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都遠高於監管120%的最低要求,如果適當降低撥備,可以釋放一定的利潤作爲資本補充。在外援性補充方面,其實有很多渠道。包括股東的投入,增發或者直接注資;也包括髮行可轉債、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等等,都是可用的方法。

“李雲澤局長談到的口徑是,將按照‘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實施。從這個角度來看,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間。”王家強說道。

王家強表示,我國系統重要性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要求是8.5%,當前六大行除郵儲外,均較這一要求有較大空間。“其中工行、建行、中行的空間都在3%以上,相較而言,交行、農行和郵儲的核心一級資本補充壓力會大一些。所以‘一行一策’肯定是要根據各行的需要來看。”王家強說道。

據記者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包括工行、建行、農行、中行、交行、郵儲在內的六大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爲13.84%、14.01%、11.13%、12.03%、10.3%、9.28%。

王家強介紹,回顧來看,我國曾通過發行特別國債爲銀行補充資本,如1998年發行了2700億元長期特別國債,其背景在於防範化解風險,對不良資產做一些清理。此外在四大行股改上市之前,也曾通過中央匯金直接注資外匯的方式,爲大行補充資本。

“當前會怎麼做?重點在於,國家肯定要考慮成本、對市場的影響,還有就是如何達到最好的效果,各方面權衡利弊。”王家強表示,當前並不必要猜測“注資”會以何種方式進行,而應當關注國家會以積極穩妥的方式來不斷提高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特別是比較接近監管底線的銀行,以使得整個銀行體系有效應對當前利差收窄的挑戰,有利於推進整個銀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