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記/從日本細微的公共美學 看見臺灣美學養成的不足
文/櫻桃籽 圖/櫻桃籽
上週,櫻桃籽去日本四國玩了一個禮拜,純粹的放空,將自己的生活步調緩下來。在四國這邊,可以發現年輕男女不是很多,因此百貨公司內要賣給年輕男女穿着的服飾,像東京流行性那麼高的也少。
不過,走在街上的一個「人孔蓋」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彩色的花形設計,有特色的點綴城市街景,雖說不能百分之百的說它「美到極點」,但至少跟臺灣的比一比就相差很大。見微知着,就可以發現日本這整個國家從上到下,人人對美學的重視,而這也不是短時間一蹴可幾的,要有這種從上到下,由內而外的美學氛圍,絕對是從小養成。
反觀,臺灣近來發表的奧運選手製服,將成衣店會賣的風衣外套、POLO衫、滑板褲套色,變成發表會上所謂檸檬螢光黃、Tiffany藍色調的制服,各界罵醜聲浪不斷。根本無關臺灣特色,這種失敗的「美學養成」,讓人汗顏。
▲2016臺灣代表團里約奧運隊服。(圖/翻攝自中華奧會臉書)
►跟着櫻桃籽的腳步,一起勇闖時尚前線,Follow時尚新鮮事!
美學生活是從小細節就能看到的,即使人孔蓋美醜與否不重要,但日本就是有辦法做到讓身處臺灣,天天看到黑黑髒髒人孔蓋的我們覺得驚豔;有些甚至結合城市名字,可愛到讓妳想拍下留念,名副其實的「打卡」。如果說從細節處着手,發揮一點點創意營造生活美學,全體國民的美學養成會從上而下慢慢有所改善。
▲臺灣的人孔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