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制主板IPO首例,過會一年,潤際新材遭保薦人單方面放棄保薦!
導讀:按照潤際新材自己給出的經營狀況與電解錳價格的“關聯邏輯”,即“當電解錳等主要原材料市場價格下跌時,公司收入規模和經營業績將面臨一定程度的下降”,2023年6月後,電解錳價格的又一輪大幅下跌,顯然將給正待業績改善的潤際新材IPO帶來“無法承受之重”。
本文由叩叩財經(ID:koukouipo)獨家原創首發
作者:趙 擎@北京
編輯:翟 睿@北京
即使早在一年前便順利通過了上市委審議會議的審覈並被上交所認爲“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但重慶潤際遠東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潤際新材”)的IPO申請還是折戟在了這個被業內戲稱爲“史上最難的IPO財報更新季”的收官之時。
2024年6月30日,在因 “上市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補充提交而“中止”審覈的三個月期限將滿的最後一天,上交所以一份終止審覈的決定正式宣告了潤際新材此番籌謀多年的IPO以失敗告終。
在近半年多的時間裡,因監管層對IPO的強監管疊加市場環境的變化,擬IPO企業紛紛撤回材料終止上市的推進已司空見慣,但與其他絕大多數半途而廢的上市之旅相較,潤際新材IPO的告敗卻依舊顯得頗爲特別。
追溯此番潤際新材IPO的歷程,選擇上交所主板爲上市目的地的它,最早是在2022年3月31日便向證監會遞交了其上市申請並獲得受理,彼時的主板還未進入註冊制全面改革的時間。
在覈準制下審覈了近一年後,2023年2月,當註冊制改革在主板落地之時,尚未能獲得上市結果的潤際新材便會同其它近300家擬主板上市的“存量”企業“過渡”至交易所繼續在註冊制下推進IPO的審覈。
正如上述所言,在2023年3月,潤際新材IPO從證監會“過渡”至交易所審覈後不久,其便迅速獲得了上交所的審覈“青睞”——2023年6月9日,在由上交所上市審覈委員會召開的2023年第49次會議上,潤際新材IPO成功獲得了上市委員們出具的“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審覈結果並“無”需進一步落實事項。
但通過上交所審覈之後,潤際新材IPO的步伐又再一次放緩,遲遲未能向證監會提交註冊申請進而推進到註冊流程之中,直到一年後的當下被正式叫停,證監會都始終未受理其註冊材料。
正是有這段特殊的上市履歷,也使得潤際新材成爲了主板註冊制下較爲特殊的存在。
註冊制下,縱然在科創板、創業板IPO的審覈中,擬上市企業在過會後依然被終止的情況已屢見不鮮,但在主板中,卻可謂鳳毛麟角。
在潤際新材之前,在主板註冊制改革施行一年多的時間裡,還僅有一例擬主板上市企業在成功通過交易所審覈後提交證監會註冊之前以主動撤回申報材料的方式宣佈了IPO的失敗,這家曾創下主板註冊制改革紀錄的擬上市企業便是先正達集團。
2024年3月29日,先正達集團宣佈正式終止其主板IPO的推進,在此之前的2023年6月16日,先正達也已經成功獲得了上交所上市委會議的審覈通過。
除了身爲註冊制下第二例在通過交易所審覈過會後被終止的擬主板上市企業,潤際新材IPO的終止也是罕見的由保薦機構單方面撤銷保薦而導致失敗的案例。
據2024年6月30日晚間上交所公佈的終止潤際新材IPO審覈決定的文件顯示,潤際新材該次上市的終止是由其此次IPO的保薦人長江證券向上交所提交了《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關於撤銷重慶潤際遠東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滬市主板上市保薦的申請》所導致,在長江證券申請撤銷對潤際新材首次公發行股票並在主板上市保薦後,在保薦人缺失的情況下,上交所根據相關規定遂叫停了潤際新材繼續上市的可能。
絕大多數企業主動撤回上市申請叫停IPO皆是由企業本身和保薦機構同時分別提交相關材料和保薦資格的撤回申請。
“IPO撤回上市申請材料和被保薦機構申請撤銷保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上市終止方式。”早前,便有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告訴叩叩財經,前者一般是企業與保薦機構達成了一致意見,皆同意撤回相關的申請材料,後者則一般是因出現了特殊情況,但企業與中介機構意見可能未能統一,而中介機構在綜合各情況分析後對於該項目已經沒有信心,於是中介機構則可單方面冒着得罪企業的風險選擇申請撤銷對該項目的保薦,“沒有保薦人對其進行保薦,該IPO項目自然便將終止”。
據叩叩財經統計,2024年以來,滬市包括主板和科創板在內,截止到2024年6月30日,共有118家擬IPO企業在審覈過程中被終止,但其中,包括在潤際新材內,由保薦人單方面提交撤回申報材料終止上市的僅有4家,其餘三家都是在尚未獲得上會審覈資格前便已宣佈鎩羽。
也即是說,潤際新材IPO也是註冊制下主板首例在通過交易所上市委審覈後由保薦機構單方面放棄保薦資格而終止的首發上市項目。
實際上,此次主板的上市之旅,也並非潤際新材的首次A股的資本籌謀。
早在2016 年 10 月 20 日,潤際新材便率先起在新三板掛牌公開轉讓成爲了一家公衆公司,直到2019年4月25日開始計劃IPO之後,其才終止了在股轉系統的交易。
如果僅從潤際新材公開披露的2022年之前的經營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幾年中,潤際新材的基本面還是可圈可點的。尤其是在2021年中,其營收在同比暴增158,5%的基礎上,不僅將當期收入推進至近18億的規模,更讓其當期的扣非淨利潤從2020年的1000萬出頭上漲至1.87億,實現了驚人的增長。
2021年業績的爆發和彼時行業的欣欣向榮,顯然成爲了此番潤際新材敢於向A股主板發起上市衝刺的最有力“底牌”。
2022年中,潤際新材的營收與利潤雖有所小幅下降,但依舊保持着近17億的營收規模和對應破億的淨利潤。
那麼,到底是什麼緣由讓長江證券公然不顧多年的業務付出而單方面放棄這樣一家看似優質的上市項目,且還是在已通過上交所審覈的前提下,眼看距離成功註冊僅一步之遙。
來得快的,也往往去得快。
潤際新材在2023年中遭遇到的經營“變局”或是導致其IPO失敗的關鍵。
“在2023年6月,潤際新材IPO雖然成功通過了交易所的審覈,但其一直未能滿足向證監會提交註冊申請的條件,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監管層對其期後所要面對的經營前景存在着觀望的態度,而在2023年下半年中,潤際新材的經營狀況也並未迎來其預想中的大幅改善,也導致了其在最新一期的最近三年IPO報告期中,業績出現了持續下滑的可能,這便很難滿足日前監管層一再強調的主板‘大藍籌’定位。”日前,有接近於潤際新材IPO中介機構的有關知情人士向叩叩財經透露。
1)主要原材料市場斷崖式“低迷”成“病根”
作爲一家專業從事高濃度合金元素添加劑、晶粒細化劑等新型金屬功能材料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潤際新材的相關主營產品主要應用於下游企業的高端特種鋼和高端鋁合金的製備。
在過去幾年中,潤際新材的營業收入在超過99%的佔比來自於合金元素添加劑。
潤際新材的合金元素添加劑產品主要包括錳劑、硅劑、鐵劑、 鉻劑、鐵硅複合元素添加劑等系列,但其中,錳劑又是其重中之重。
據潤際新材披露的相關數據顯示,在2020年至2022年中,錳劑的銷售收入佔其當期的營收分別則達到了87,56%、87.68%和82.74%。
潤際新材生產經營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爲電解錳、金屬硅,直接原材料佔其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約在97%以上。尤其是電解錳的價格,其與潤際新材的營收和利潤可謂休慼相關——據潤際新材在IPO招股書(上會稿)中披露,由於潤際新材錳劑產品定價模式系以電解錳原材料價格爲基礎,並綜合考慮技術加成、市場需求等影響因素確定,產品單價與原材料電解錳價格具有聯動性,故在原材料價格劇烈波動時,公司業績將受到較大的影響。
而這種影響與原材料的價格趨勢則成正比之態。
潤際新材自己也在向上交所提交的上市申請材料中坦承,當電解錳等主要原材料市場價格下跌時,公司收入規模和經營業績將面臨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原材料市場價格上漲時,公司收入規模和經營業績將有所提升。
2021年時,潤際新材經營業績出現井噴式爆發的背後,主要原因便是受益於原材料電解錳價格的上漲。
2021年中,潤際新材錄得營收17.36億,對應的扣非淨利潤更是一度高企至1.87億,而2020年全年,其營業收入和扣非淨利潤僅6.72億和1137.69萬。
相對應的,在電解錳的市場中,2020 年價格處於低位,但2021 年1-11 月,受供給側改革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電解錳市場價格迅速走高,從2020年末的 1.05 萬元/噸迅速上漲至 3.72萬元/噸,隨後在 2021 年末,電解錳價格雖小幅回落,但依然落在3.44 萬元/噸的高位。
2022 年 3 月電解錳市場價格開始出現大幅下滑,從 3.30 萬元/噸開始,到2022年下半年則跌至 1.5 萬元/噸附近。
因原材料採購的滯後效應等因素影響,電解錳價格的下滑並未立即明顯反映在潤際新材2022年的經營業績中,但其當年營收錄得16.7億和對應扣非淨利潤1.78億,相較2021年雖已顯出頹勢,但仍還算穩定。
時間進入2023年後,早在2022年下半年便開始的電解錳斷崖式價格調整的影響便在潤際新材的財務數據上得以顯現。
據潤際新材IPO招股書(上會稿)披露,在2023年1-3月,其實現營業收入 4.65億元,同比下滑21.29%,淨利潤僅2578.37萬元,同比下滑則達到了60.42%。
2023年的開局不利,潤際新材給出的解釋爲“公司銷售定價以原材料價格爲基礎,並綜合考慮技術加成、市場需求等因素進行一定比例加成”的基礎上,2022 年一季度主要原材料電解錳市場價格處於高位,而2023 年一季度電解錳市場價格較2022年同期同比下降 55.70%,由此引發了產品售價大幅下降導致 2023 年一季度經營業績同比大幅下降。
這也再一次證實了潤際新材此前所言的“當電解錳等主要原材料市場價格下跌時,公司收入規模和經營業績將面臨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原材料市場價格上漲時,公司收入規模和經營業績將有所提升”的經營邏輯。
不過,潤際新材在此時還樂觀地稱,“從環比數據來看,公司2023 年一季度比 2022 年四季度經營業績顯著回升”。
在對未來經營前景樂觀的預期下,2023年6月中旬,在潤際新材2023年中報數據尚未出爐之前,其IPO成功通過了上交所上市委的審覈。
但潤際新材期待中的基本面繼續“顯著回升”卻並未到來。
雖然目前潤際新材自其IPO通過審覈後便再未正式披露過其期後的經營數據,但據叩叩財經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在2023年1-6月中,其實現營業收入爲8.64億元,扣非淨利潤6,50520 萬元,同比2022年同期,下滑幅度分別達到了14.45%和48.3%。
“2023年中報數據雖然和2023年一季度相比,同比降幅有所減小,但依然難言經營狀況發生了顯著回升,尤其是同比扣非淨利潤,降幅依然近50%,這也造成了潤際新材IPO過會後遲遲未能提交註冊的主因,監管層需要看到更爲明顯的回暖趨勢。”上述接近於潤際新材的知情人士坦言。
2023年下半年潤際新材所面臨的“嚴峻”環境,終究還是未能讓其以“時間”換來上市的“空間”。
潤際新材IPO在其更新2023年年報數據的最後時刻被叫停,其2023年的具體經營狀況便無從從公開渠道獲悉。
不過,從與其關聯度頗高的2023年下半年以來電解錳的市場價格走勢來看,潤際新材2023年的經營態勢很大可能呈大幅下滑之態,尤其是其淨利潤指標,很大可能繼續與2023年上半年一樣,甚至可能出現同比超過50%的“斷崖式”下滑。
據長江有色網電解錳的價格走勢圖顯示,在2023年6月之後,原本在上半年逐漸企穩的電解錳價格又出現了大跳水,從2023年6月中旬約1.5萬元/噸的價格到同年8月初僅報價在1.2萬元/左右,跌幅近30%,直到2023年底,電解錳的價格依然還在1.3萬元/噸的價格下運行。
2024年上半年,電解錳的價格依然保持低迷,多份業內預計報告稱,2024年電解錳市場價格依舊圍繞在12000-13000元/噸左右展開。
按照潤際新材自己承認的經營狀況與電解錳價格的“關聯邏輯”,即“當電解錳等主要原材料市場價格下跌時,公司收入規模和經營業績將面臨一定程度的下降”,2023年6月後,電解錳價格的又一輪大幅下跌,顯然將給正待業績改善的潤際新材IPO帶來“無法承受之重”。
隨着電解錳價格在2022年後的持續下跌,也較大可能導致潤際新材在2021年至2023年的IPO新一輪報告期內出現營收和利潤的持續下滑。
在上述境況之下,趕在2023年年報更新之前,作爲潤際新材IPO的保薦機構,長江證券知難而退的做法便並不奇怪了。
2)家族式企業“造富”之路暫告敗
由長江證券單方面撤回保薦申請而終止上市的做法,或也側面反映了潤際新材對於上市告敗的“不甘”。
無論是早在2016年時便開始尋求新三板掛牌,還是此次開啓於2022年初的主板IPO之旅,無不透露着潤際新材對於資本市場的嚮往。
潤際新材是一家帶有濃厚家族企業色彩的公司。
A股上市,對於潤際新材此類帶有“家族式”企業而言,不僅意味着將獲得鉅額的發展所需資金,更將爲持股其中的家族成員帶來豐厚的資本回報。
據潤際新材IPO申報材料顯示,其實際控制人爲付黎、付虹、付焙虹、陳曉琪等四人,其中付虹與付焙虹系母女關係,付虹爲付黎之姐,而陳曉琪則爲付黎的配偶。
香港華榮爲目前潤際新材第一大股東,前者約持有後者36.6%的股份。
香港華榮則由一家名爲創新技術國際有限公司(下稱“創新國際”)全資持有,在創新國際中,付虹和陳曉琪分別持有60%和40%的股份。
作爲潤際新材的法定代表人,付黎直接持有潤際新材1612.5萬股,佔總股本的27.45%;付焙虹在潤際新材中的直接持股則爲有1299.6萬股,持股比例約爲22.12%。
除了付黎、付虹、付焙虹、陳曉琪等四人被認定爲具有一致行動關係的潤際新材實際控制人外,自然人陳亞勤、陳曉渝、陳曉健還分別持有潤際新材目前4.7%、4.57%和0.26%的股份。
陳亞勤的真實身份爲陳曉琪子女配偶的母親,陳曉渝和陳曉健皆爲陳曉琪之兄長。
通過上述一系列直接或間接的方式,付黎、付虹姐弟二人及其關聯親屬在內的付氏家族核心成員在潤際新材中的持股比例便已超過了95%。
潤際新材的“家族企業”色彩不僅體現在股權架構上,在管理經營上,也同樣表徵明顯。
如目前在任的潤際新材高管團隊中,除財務負責人和董秘外,還設有總經理一名和副總經理兩名,除付黎直接擔任總經理外,兩名副總經理分別由陳曉琪、陳曉健兄妹二人出任。
家族企業衝關IPO,一旦成功,整個家族都將在資本“盛宴”的加持下迎來新一輪的“造富”神話。
以潤際新材此次IPO欲發行不超過1956萬股新股以募集6.01億資金的計劃測算,若潤際新材一旦成功上市,其每股發行價格約在31元/股左右,市值將不低於24億。以付黎、付虹等家族核心成員的持股比例測算,其家族的持股市值將不低於17.4億。
隨着潤際新材IPO被叫停,其長達2年多時間的IPO之旅被正式終止,付氏家族的“集體暴富”的故事也暫時落幕。
“按照目前其自身的基本面和所在行業所面臨的狀況,潤際新材在短期內應是很難重新啓動主板的二次IPO的,其顯然又不符合科創板的定位屬性,潤際新材若想盡快完成上市的話,相較而言北交所或是其重啓上市不錯的選擇。”在潤際新材IPO宣佈終止後,滬上一家大型券商的資深保薦代表人告訴叩叩財經,北交所的上市審覈標準相對滬深兩市包容性更強,且潤際新材此前又有在新三板掛牌多年的經歷,這都爲其北交所上市創造了先決條件。
潤際新材在此次主板上市失敗後,將何去何從,目前還尚無定論。
但潤際新材IPO的告敗,對於在2024年中投行保薦業務本就“江河日下”的長江證券而言,自然也是不小的打擊。
在潤際新材IPO以失敗告終之後,滬深兩市中,在2024年上半年,由長江證券保薦的首發項目已有6家被叫停,其中5家爲主板上市項目,1家爲創業板IPO。目前,長江證券也僅餘6家IPO項目尚處於審覈的推進中,加上在2024年4月曾有一家IPO成功獲得證監會註冊,這也使得長江證券2024年以來滬深IPO的保薦項目撤否率上,達到了46.15%,遠遠超過了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華泰聯合等一線券商,就連上半年中屢被詬病接連遭罰的海通證券,其同期的IPO保薦撤否率也僅在42%左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