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康樂、陳列平、劉如謙等7人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外籍院士

撰文 | 王聰

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nited States,簡稱:NAS)成立於1863年,是美國乃至世界最高水平的學術機構之一,大約有500名現任和已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獲得過諾貝爾獎。旗下《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成立於1914年,是當今發表原創研究成果的最重要的國際學術期刊之一。

當地時間2021年4月26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佈了新當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此次共計120人當選,其中女性爲59人,外籍院士30人,此次入選的女性院士人數和外籍院士人數均爲歷年之最。

此前,袁隆平、張啓發、李家洋、盧煜明、施一公、楊煥明、高福、顏寧、曹曉風等人曾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此次當選華裔科學家有曹慧、蔡宜芳、Chang Ta Yuan、陳列平、劉如謙、康樂、Rachel Wong,其中康樂爲中國國籍、蔡宜芳爲中國臺灣籍。

康樂,1959年出生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原籍河北省保定市唐縣,於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河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生物互作卓越創新中心主任。是國際生態基因組學研究的領銜科學家。

2020年8月12日,康樂院士團隊在Nature期刊發表重磅論文,發現了蝗蟲羣聚信息素分子4-甲氧基苯乙烯(4VA),成功揭示了蝗蟲聚羣成災的奧秘,爲通過生物手段促進對蝗災的治理以及通過檢測4VA的含量預防和警示蝗災的出現,保護糧食安全提供重要參考手段。

陳列平,1957年出生,1982年本科畢業於福建醫科大學,1986年碩士畢業於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1989年博士畢業於美國德雷塞爾大學,並於次年在華盛頓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之後分別在百時美施貴寶公司、梅奧診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作。2011年加入耶魯大學,現任美國耶魯大學UTC癌症研究講席教授,免疫學、腫瘤內科學和皮膚病學教授,耶魯癌症中心免疫學部主任。

陳列平長年從事免疫學機理及腫瘤免疫治療和免疫疾病治療的相關研究。陳列平是PD-L1的發現者,首次揭示PD-L1/PD-1通路在腫瘤微環境免疫逃逸中的作用,首創以抗體阻斷PD-1/PD-L1通路治療癌症的方法,並因此享譽國際,榮獲諸多科學大獎,2018年諾貝獎授予安德森癌症中心James Allison和日本京都大學的本庶佑。陳列平未獲獎,引起廣泛爭議。

劉如謙,出生於美國加州,哈佛大學教授、博德研究所副主任,開發的單鹼基編輯(Base Editing)和先導編輯(Prime Editing)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修正基因組,爲遺傳病的治療帶來無限希望,發展了DNA編碼合成方法大大加速了藥物發現,發展了噬菌體輔助技術大大加速了蛋白質進化。此外,劉如謙還於2020年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曹慧,耶魯大學應用物理學教授,致力於理解和控制納米結構中的量子光學過程。概括地說,她的研究涉及基礎物理研究和應用的量子效應和納米光子器件。她的研究涉及納米制造,材料表徵,具有高空間,光譜和時間分辨率的光學測量以及數值模擬。就在前兩天,曹慧當選了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蔡宜芳,博士畢業於卡耐基梅隆大學,並於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現爲臺灣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植物中硝酸鹽的轉運、信號傳遞和利用效率。

Chang Ta Yuan,1967年本科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1973年博士畢業於美國北卡萊羅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在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目前是美國達特茅斯學院蓋斯爾醫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系教授。

Chang Ta Yuan實驗室鑑定了乙酰輔酶A乙酰轉移酶1(ACAT1)基因,並通過對其結構和功能的研究,確定其在阿爾茨海默症、動脈粥樣硬化、飲食誘導的肥胖中的病理生理作用。

Rachel Wong,華盛頓大學生物結構系教授。她的主要研究對構成脊椎動物視網膜神經迴路發育組裝和修復的細胞機制和策略,通過分子遺傳學,電生理學和細胞成像方法的組合來研究小鼠的視網膜電路結構和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