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中國 · 我在行動㊶ | 深圳建起建築施工噪聲“遠程喊停系統”
深圳市緊盯民生問題,搭建“在線監控+噪聲防治可視化地圖+超時超標告警+遠程喊停”爲核心的建築工地施工噪聲智能防控應用場景,有效解決執法響應滯後、建築施工噪聲監控手段落後、違法取證困難等問題,全力推動解決羣衆“急、難、愁、盼”的施工噪聲擾民問題,治理成效顯著。
一、科技賦能、借力AI,直擊基層執法力量不足痛點
統計表明,2019年至2022年,深圳市噪聲信訪投訴平均每年10萬件以上,各行政區每年投訴平均近萬件。而行政區內各管理局的執法人員大多僅有幾十名,同時監管轄區內的所有排污單位和建築工地,執法力量較爲薄弱,依靠現場執法的方式,難以對施工噪聲問題及時有效地調查取證。
針對基層執法力量不足這一痛點,深圳市引進最新研究成果,在羅湖區、坪山區、光明區等區域選取建設項目工地安裝“遠程喊停系統”,通過噪聲自動監測、高清視頻監控、傳感器等多種感知設備,對建築施工噪聲污染情況實施遠程24小時實時監控和動態分析,將噪聲擾民監管由被動轉爲主動,實現全覆蓋、全天候的監測和管理。由於無需人工即可實現實時監測,此舉極大節省了執法人力和物力成本。
二、源頭管控、防治並舉,創新施工噪聲智能治理模式
“遠程喊停系統”利用監控設備、物聯網、傳感器等技術實時採集建築施工噪聲數據,監測數據以無線傳輸方式上傳至噪聲監控系統平臺。針對不同時間段可以設置不同的超標值和預警值,當施工噪聲達到預警或者超標值時,系統通過設備配備的喇叭自動進行遠程喊話提示,能夠從源頭上及時制止施工超時和噪聲超標擾民情況發生。同時,也使用發送短信的方式提醒施工項目負責人和執法人員,使得相關負責人實時掌控施工超時、噪聲超標排放情況,做到早介入、早預警、早監管、早制止。如果建築工地在禁止施工時間段(12:00—14:00和23:00—次日7:00)被系統識別爲“正在施工”,平臺會識別爲疑似超標施工告警事件,並將超時超標施工監控及告警數據推送至轄區管理局進行監管執法。
通過大數據處理,該系統可進行噪聲平臺數據可視化分析,轄區內各建築工地超時施工次數、噪聲超標頻次和違法次數一目瞭然,監管部門因而能夠高效精準調配執法力量,實施分級分區監管。
三、先行先試、提質增效,探索遠程監控證據法治創新
施工噪聲爲何難監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噪聲作爲一種物理能量污染,不同於水污染、大氣污染等化學污染,具有瞬發性、分散性、不持久和不積累等特點,傳統的手段是執法人員聯合第三方檢測機構去往現場進行噪聲監測,待監測報告出來後才能作爲證據進行處罰。然而現實中很難對工地實施此種監測手段,往往是監測設備一架起來,施工現場就立即停工,待執法人員走後再“捲土重來”,執法人員很難固定現場超時施工或噪聲超標的證據,導致行政處罰難以執行。
“遠程喊停系統”最重要的意義是將遠程監控視頻作爲合法有效的行政處罰證據固定下來。“遠程喊停系統”經多次改進升級後,其貢獻不僅僅在於實現了監管技術上的更新,更是走出了行政處罰證據創新的新路徑。結合《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辦法》中關於電子技術證據的有關規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行政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經過司法部門和上級部門的多方論證和嚴格推演,最終確立此類遠程監控可以直接作爲合法正當的證據採用。
通過“遠程喊停系統”對超時施工或噪聲超標場景的錄音、拍攝,進一步構建“即時發現、即時警告、即時取證、即時移送”的“四個即時”的非現場執法監管閉環,保障建築工地施工噪聲違法行爲證據鏈暢通,進一步縮短案件辦理時間,極大提高行政執法效率。
供稿 |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
編輯 | 吳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