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式沙盒 7案啓動輔導

金融監理沙盒與試辦最新進展

金管會2022年爲求突破,推出「主題式監理沙盒及業務試辦」,初步成果見效。金管會指出,3月24日開放申請後有七家創新案件進入輔導階段,其中行動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FIDO)有4件、電支驗證身分有2件、數位簽章1件,總計金融業者提出的有5件、非金融業者有2件。

金管會指出,目前主題式沙盒或試辦輔導中案件有7件。其中有關「金融行動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金融FIDO)」4件最多,申請業者銀行、保險、證券業者皆有;另外,電支進行身分驗證的有2件,有金融業、也有非金融業;申請數位簽章的有1件,爲銀行業。

金管會在2018年推動金融監理沙盒,隔年推出業務試辦機制,開放金融及金融科技業者提出創新服務,向金管會申請參加監理沙盒或業務試辦,到去年底正式遞件共15件、9件進入實驗,其中出沙盒的有7件、2件實驗中。

金管會2022年再提出「主題式監理沙盒」,以「數位身分識別及授權」爲主題,鼓勵金融機構及金融科技業者發展、利用最新技術,提出應用方案。

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表示,金融業未來對於數位身分驗證機制之應用的場景多達11項,諸如銀行帳戶約定覈驗、身分驗證多元化、OPENID CONNECT驗證方式、監理資料共用、基金平臺串接電支、FACE OTP、行動投保簽名,視訊投保、電子文件簽章、法人開戶、線上申請金融服務等。

身分驗證機制有六項,包括:生物辨識機制、電信認證機制、委由第三方進行身分驗證、身分驗證機制優化、電子簽章搭配影像視訊機制、監理機制。

王儷玲建議,在開戶作業上,可考慮以電子文件審查搭配FIDO、錄影存證方式進行試辦的可能性。在開戶後管理,可參考澳洲與新加坡的方式,評估以授權方式的處理。

就政策法規面,王儷玲建議,可以信賴框架爲原則作爲「數位金融服務管理規範」制定方向,建立產業在對於身分識別與意思表示的風險分級與信任機制,依不同產業需求推動差異化的監理機制,鼓勵以「身分驗證、授權、意思表示、資料交換」等主題進行試辦。金管會指出,金融業者或金融科技業者經輔導後,5月31日前可提出正式申請,要參加沙盒實驗的業者向創新中心申請,而要業務試辦的業者則向銀行局、保險局、證期局申請。